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行业新闻
网站公告 行业新闻 杂谈百事 县志下载 古籍文献 统计年鉴

河北古代近代现代修志

发布时间:2022-10-24 点击数:1934

秦汉至元代1500多年,见诸史载的河北省方志著录40余种,原书多佚。

河北地方志萌芽于先秦,1978年于河北平山县出土的战国时期中山国国王厝墓的《兆域图》,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建筑平面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比例的铜版建筑图。秦汉以后,河北地方志从全国地理书中脱胎出来,代表作可考见者有两部,一部为《幽州山川屯田聚落》百余卷,东汉李恂纂;另一部为《冀州风土记》,东汉卢植纂。这两部志书标志着按行政区划记述河北事物的地方志已经产生。

东汉涿郡(今涿州市)人卢植所著《冀州风土记》,是我国最早的具有地方志性质的著述之一。北魏范阳(今涿州市)人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40卷)一书,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志性质的最著名的地理著述。唐代著名宰相李吉甫(赵州赞皇籍)所撰《元和郡县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全国总志。全书40卷,分为关内4卷,河东4卷,河北4卷,山南4卷,江南6卷,岭南5卷,剑南3卷,陇右2卷,淮南1卷,河南7卷,另有目录2卷。该书每卷分镇记载了府、州县户数,还记载历史沿革、四至八到、道里、贡赋、古迹、物产、山川、城邑等,条目清淅,体例规范,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全书所引内容,皆有所本,为当代人著当代志。《元和郡县图志》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历史作用,其体例方法多为后人效法。唐代沧州人贾耽纂《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贞元十道录》等……宋代饶阳人李宗谔所纂《祥符州县图经》1566卷,是一部宋代全国总志,也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巨著。

《兆域图》  1977年出土于河北省平山县,为战国时期中山国中山王厝墓域建筑规划平面图。此图版长94厘米,宽48厘米,厚约1厘米,铜质。用金丝缕嵌成线划,有符号和数字,表示地形和工程设计,数字本身带有一定的比例,经换算比例为1:500,图上还有447个说明文字。此图版埋葬埋时间为公元前310年,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地图,显示了我国当时的地图测绘水平,亦可看出当时的风俗、葬礼,同样也是方志材料的遗存。

 

河北明代修志 明代是河北方志发展的兴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通志及府州县志的编纂相当重视。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诏儒士魏俊民等类编天下州郡地理形势、降附颠末为书”(《明史·艺文志》),六年(1373)又“令有司上山川险易图”(《明史·太祖纪》)。永乐十六年(1418)诏纂天下郡县志书,颁发撰修志书凡例二十一条,对方志内容和体例都有统一规定,将地方志书的编纂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当时除河北直隶六部未编完志书以外,明代十三布政使司均有志书的编纂。明代修志约3470 种,以当代行政区划计,河北约有275种,流传至今的有86种,主要为嘉靖(25种)、万历(33种)两代所修。明代,河北修志最负盛名者是理学大家孙奇逢(容城人),著有《守容纪略》《畿辅人物考》《中州人物考》等。在名目上,《滦志》、《雄乘》也为别出心裁。

与其他王朝不同的是,明代边关志书大量涌现,这与明代政治、军事需要有关。明王朝为防止北方少数民族南侵,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分设大将,统兵御守,先后设置九边。为确保京师安全,明王朝特于山西大同、河北宣化以南地势险峻一带设有内长城,称为内边或次边。河北境内设有内三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这些边关要镇,当时大多有专门志书,且皆有图有文。明代河北边关志较多,仅《山海关志》就有詹荣、张时显、邵可立、尚綗等数部。

《两镇三关志》 明尹耕纂修。明嘉靖年间刻本。两镇三关为明代军事要地。两镇指拱卫京师的宣府镇、大同镇,三关为偏头关、宁武关和雁门关。该志采用编年体裁,分卷记载历代在两镇三关地区发生的战事、屯兵及军事设施,还有与少数民族之间开展的互市贸易。此外,还记载了远古时期的一些发生于此地的战事、神话传说等内容。

据《千顷堂书目》卷八载:《两镇三关志》全书凡五纪、二表、四考、三传,共23卷,主要“记内边外边之防护,山川关口之界限,人丁土田之繁庶,甲胄刍粮之储蓄,战守防堵之纪律,囊括经史,荟萃韬略”。五纪分别为宣府纪(4卷)、大同纪(6卷)、雁门关纪(1卷)、宁武关纪(1卷)和偏头关纪(1卷)。在这“五纪中”中, 略于远而详于近,以编年体例叙述从先秦到明嘉靖时期的史事沿革, 其重点是明朝开国迄至嘉靖二十八年(1549) 的明朝西北长城沿线的明蒙关系。但是现今存世的《通志》都已经残缺不全。

《四镇三关志》 明刘应节、杨兆修,刘效祖纂,万历四年刻本。共10卷。四镇:蓟州、昌平、辽东、保定,三关:紫荆关、居庸关、山海关。此志内容包括建置考、形胜考、军旅考、粮饷考、骑乘考、经略考、制疏考、官职考、才贤考、夷部考。卷首载刘应节四镇三关志叙、杨兆撰于万历丙子(1576年)的四镇三关志序,纂修边志有的檄文以及修志姓氏。其中建置考中附有各镇地图、多种兵器、车营,

北京大学所藏《四镇三关志》只存九卷,为清光绪己丑(1889年)抄本。抄录者李文田曰:“《四镇三关志》丰翰林院清 堂中。乾隆三十八年十月直隶抚督周元理送到,计书十本,其末卷夷部考已抽毁,全书亦不著录提要中,惟杨宾《柳边纪略》、厉鹗《辽史拾遗》皆引之,外间罕有传布,盖当日抽毁后查禁之书,今边防渐亟,引亦药笼中物,故命工抄之原本,仍还清门必堂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

《西关志》 明王士翘纂修。嘉靖二十七年(1518年)刻本。

西关,汉唐均为重镇,明时为京西要枢,形势险要,屯集重兵。嘉靖二十六年士翘奉命巡按西关,会同守备等巡视关口。士翘念西关志阙如,遂考史集,审案牍,结合考察,纂修西关志。全志32卷,其中《居庸关志》10卷,《紫荆关志》8卷,《倒马关志》7卷,《故关志》7卷。卷首有费案。欧阳德序,卷末有黄洪毗后记。四志门类大致相同,包括沿革、疆域、形胜、星野、山川、关隘、城池、军马、墩台、边情、摆拨、仓场、草场、库房、教场、屯堡、征徭、岁用、公廨、学校、官司、人物、风俗、物产、祠庙、坛遗、陵墓、驿传、巡司、铺舍、桥梁、窑冶、牌坊、古迹、矿洞、制敕、章疏、艺文等,关隘、军马、墩台、边情、摆拨、屯堡等类体现边关特色。

各志冠图于卷首,总图冠居庸之首。每志均有图论,论述颇精。

形胜一目分析各关险要情况,如倒马关“绝壁崇岗,仰观万仞,巨川深汇,俯瞰无涯。上下两城,相为表里,南则军城储饷,北则箭岭屯兵,战守咸宜,视他关为尤险云。”边情一目分析可能入侵之军事路线。志书详载关隘及军马人数。各志章疏,如念民生以安边境以安天下疏、边仓十分空虚计处以节冗食疏、乞体怜边官寒苦比暂借给久欠俸银以资养赡疏、大虏压境计处防御疏等,均有资料价值。艺文中收有皇明敕修居庸关碑记、紫荆关新建城楼记、建倒马关城记、鹤度岭边城记等皆具有史料价值。

志书资料翔实,灿然可观,间有按语、考证。

上海图书馆藏有影抄本,费案序缺第一、二叶。居庸附录收有嘉靖戊戌冬顾存仁撰《居庸关志叙》、岳伦撰《论居庸志书事》。(上海图书馆藏书)

《山海关志》 詹荣纂。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刻本。

山海关地隋为临榆关,属平州。唐末暨五代属于契丹。金为千州,元入瑞州隶辽阳大宁路,距旧榆关迤东瑞州迤西世传为迁安镇。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创建城池关隘,命名山海关,关内设卫,领十千户所。永乐中为畿内地,直隶后军都督府领之。宣德初划二所于辽东卫,此志修时领所凡八。明时山海关为畿辅险隘,常镇重兵,该志序称“内屏京师,外控夷虏”。

卷首有山海关至黄花镇图28页,山海关特图1页,绘制精细,图说详明,载有关寨谷口等驻军、军器分布情况。该志虽称关志,但从其内容看与一般州县志门类无太大差异。

该志共8卷,卷一地理,分沿革、疆域、山川、土产、形胜、风俗6门;卷二关隘,分关、营2门;卷3建置,分城池、公廨、卫学(学田附)、仓库、驿递、杂建、古迹6门;卷4官制,分部使、守臣、卫官、学官4门;卷6田赋,分户口、屯田、杂役3门;卷6人物,分名宦、乡贤、孝节3门;卷7祠祀,分神祠、贤祠2门;卷8选举,分进士、乡举、岁贡、将选、武举、封赠6门;艺文未单独设卷,散在有关各门。

该志地理、关隘颇详,如记载山海关,明朝魏国公徐达所建,为朝鲜、女真入贡及通商所由,关法稽文凭验年貌出入,禁辽军逋逃,商贷非法者。“营”后有言议论,对比今昔营守状况,指出当时官黩货是务,军士买闲落乡供役使者过半,行伍乏壮健等弊端。“屯田”、“杂役”资料详明具体。“官制”中卫官颇详,“选举”于将选较详,足以体现边关志的特色。

《滦志》 明陈士元纂修。明嘉靖间刻本。陈士元,字必叙,号养吾,湖北应城县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二十四年任滦州知州,能文章通经学,所著有《易象钩解》《易象汇解》《五经异文》《论语类考》《孟子杂说》等书。

滦州,因滦河而得名。建置于辽,金、元、明袭之。明属直隶永平。

据清《嘉庆滦州志·纂修旧志各姓名》云:“明正德年间郡绅许公庄私辑一州事迹,滦之有志始此。明嘉靖二十七年知州陈公士元索得许公原本,删繁正误,勒为官志。”

该志体例总分四类,分别是世编、疆理、壤则、建置,共26目,附有属县情况并加以记述。世编以记郡邑沿革,分象纬、祥异、华夏、变更、秩官、科贡、貤封等目,系编年排比,颇具条贯。疆理是述州之地理,分民情、古迹、域界、里制、山水、胜概、风俗、往迹等目。建署记载州之建设,分城池、署解、儒学、仓库、铺舍、街市坊牌、楼阁、桥梁、秩祀、寺观等目。壤则记本州及所属乐亭县之政事,分户口、田赋、盐法、物产、马政、兵政、驿传7目。“户口”反映境内从辽至明嘉靖年间户口变迁的情况;“田赋”详述田地、赋税、课贡等项数额,及各部门所用杂役人数与支付银两额;“盐法”对盐场、盐户之数量、盐课定额、巡盐散官人员编制等内容均做了详细说明;“物产”分门别类地介绍了该州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及野生的动、植物;“马政”记载种马、岁表大马、牧马草场之数额,马厂、点马厅的规模,管理人员的编制;“兵法”叙述演武厅的规制,民壮、屯田、子粒豆的数量。滦州以前无民壮,明正统年间,奉诏选户丁三取其一,给以屯田,领以军职。该目最后附载境内开平中屯卫的设官、屯田、粮草详情;“驿传”记述境内各驿站、递运所的人员编制及兑银数额。

明万历《滦州志》高第在序中说:“海内志书,《青州》(李沧溟修)第一” ,“其次陈养吾《滦志》可取。”他又说:“其门类虽简而首以《世编》因年系事寓以褒贬,是以志而兼史者也。” 清代郭清螺称其为海内名志,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曾写有《书滦志后》一文,对《滦志》,章学诚批评其标题“亦甚庸妄”,理由是“滦乃水名,州亦以水得名耳,今去州字,而称《滦志》,则阅题签者,题为《滦水志》矣”;他还指出《滦志》中用第一人称的“我”字不当等缺点。

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此志原刻本仅天一阁、北京图书馆藏残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虽藏此志全帙,但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刻本。

《丰润县志》 王纳言等修,石邦政、谷九鼎等纂。隆庆四年刊刻。

丰润县之设始于金。元为丰闰,明复为丰润。属顺天府蓟州。

丰润“旧无邑乘,凡疆域、山川、人物、政治之迹俱附州志。”(谷峤《序》)。王纳言莅位后,锐意纂集。敦请石邦政、谷九鼎等“博访于先达士夫与父老之得于传闻记载者。凡月余创辑成书。”(引《刻志公移》)未刊刻而王纳言“以忧去”。后令余乾亨为之付梓。

全志13卷,卷前有杨锦、谷峤序,凡例、目录、总论。卷末有决刻书公移,修志名氏,石邦政、谷九鼎跋,凡例、目录。正文依次为:图经(附图5幅)、事纪、地理、建置、学校、食货、官师、仕迹、宦绩、人物、兵制、杂识、艺文(上、下)等。各门下标目若干。该志以旧稿为古志,新资料为今志,大宗叙事,有纲有目,实志书之佳构。

“事纪”编纂纪事,对秦始皇灭燕、宋发民筑长城,明戚继光镇守蓟州等史实有所反映。同时也记祥异,录有地震、星陨、大风拔树、桃李复花等特殊自然现象。“建置烽堠”记当地设烽堠以防外族入侵的情况。“学校”立“书籍”一目,对当时规定的学校教科书作了详细说明。“食货”述户口、徭役、课贡、马政、储备之数额,并记物产之种类。“陵墓”载有赵武灵王、燕昭王、淳于髡等历史名人之陵冢。

该志参考《蓟州志》所载有关本县的内容而作。每卷纲目附一小引,提示其中大意,便于省览。因“国家以文教率天下”,特设“学校”一门,并书之以详,而“丰润为用开之地”,故“兵制”一门也着墨较多。

此志编纂之前,该县无专门之志,故许多资料收罗不全,如“官师”一门,只录明代任官。

万历《广平县志》 陈鎜纂修,王一龙增修。万历十八年(1590年刻存,三十六年(1609年)增刻3卷)。

广平,西汉为国,东汉省国始为县,西晋废县始为郡,隋开皇间废郡为县,仁寿间改为永年县,大业间一改为武安郡,二改为鸡泽县,唐宋均隶铭州,金并魏县置广平县,明隶广平府。

据康熙《重修广平县志凡例》,本志为创修。知县陈鎜奉郡丞魏君檄纂修县志,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志告成。三十六年(1608年)知县王一龙增修之。

该志按孟子所谓“三宝”,即土地、人民、政事,再加文献、附志,共分五卷而成,为明代三宝体志书的典型代表作。该志有纲有目,每志冠之以表。土地志下设有疆域、沿革;人民志下,设有版籍、赋役;政事志下设有职官、祀典、庙祭、选举、武备;文献志下设有宸翰、列传、艺文;卷附志所附“广平王传”记载唐肃宗长子李豫事迹甚详,涉及安史之乱、宫廷之争等唐代政治问题,所附“灾祥记”载:“洪武甲戌彗星见昂毕之间,三月彗星见昂”、“嘉靖五年十月二十七日有星大如斗,流光如画,飒然有声,自东北向西南始灭。须臾,鼓鸣如雷”,是天文资料。又所录“漳水议”历述漳水之变迁、泛滥、治理诸内容。

河北清代修志  清代,河北区域内存世志书&&种,佚书&&种。志书的覆盖面也日趋广泛,不但期间首次编纂了省级通志,还在府州县之外,编纂了多部专志和乡土志,出现了一批名志佳作。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在纂修了《永清县志》过程中阐述的一系列修志观点,对后世方志学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永清县志》也被称为最能体现章氏方志学思想的地方志书。

河北清代通志(统部)  存世的河北清代通志(统部)共有3部,分别是[康熙]《畿辅通志》、[雍正]《畿辅通志》、[光绪]《畿辅通志》。[康熙]《畿辅通志》。于成龙修,郭棻纂。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修,二十二年(1683年)刻本。共46卷。该志附图较多,目录之后有皇城图、畿辅总图、畿辅郡城图(八府图8幅)、畿辅景图(21幅)。另外星野一目还附有图4幅。全志内容侧重记人,有关人物的类目即达22卷之多,其中“人物”为15卷。卷13“风俗”所附“物产”记载较祥,文字数倍于“风俗”。叙物产细分谷、蔬、花、果、木、草、药品、杂产、货、禽、兽、水族、虫等类,每个品类均有详细注释。 [雍正]《畿辅通志》。唐执玉、李卫修,陈仪、田易纂。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刊本和刻本。共120卷。该志较康熙志资料翔实,并纠正了康熙志的错误与疏漏。北京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有藏。[同治]《畿辅通志》三百卷首一卷。李鸿章修,黄彭年纂。清同治十年(1817年)修,光绪十年(1884年)刻本。本志凡例言:“旧志多杜撰,今惩其弊,每条皆注所采书名”,体例上也有所改易,如职官该表,采用纪、表、略、录、传诸体,最后是识余和叙传。除原刻外,还有清宣统二年(1910年)石印本,民国23年(1934年)商务影印本。

河北清代府州志  河北清代府州志现存17部。 ⑴[乾隆]《正定府志》五十卷。郑大进纂修,清乾隆二十七年(1761年)刻本。正定府志别门分类,体裁亦有异前志。卷首为序,凡例、府及属县图20幅。⑵[乾隆]《宣化府志》四十二卷首一卷。王者辅、王畹修,吴廷华纂。清乾隆八年(1743年)刻本。此志卷首载王芥园撰于清乾隆八年的序,王畹撰于乾隆八年的序,方观承撰于乾隆九年的序及宣化府志凡例28条。⑶[乾隆]《宣化府志》四十二卷首一卷。王者辅原本,张志奇续修,黄可润续纂。清乾隆二十三年(1757年)增刻本。首卷为王芥园、王畹、张志奇等序、凡例、修志姓氏、宣化府志全图及目录。宣化为畿北重地,该志记载了粮税、田赋、临幸盛典、战争、长城和台堡等情况。本书的《订误志》对宣郡前志、尹耕的《两镇三关志》、孙世芳的《宣府镇志》及胡以温的《宣镇续志》三书,以“二十二史为经,统志及畿辅通志为纬,与三书互加参定,疑者缺之。”此为本志的一大特色。⑷[康熙]《永平府志》二十四卷首一卷。路遴修,宋琬纂,常文魁续纂修。此志内容包括:目录、图、世纪、沿革、星野灾祥、疆域山川、里市风俗物产、户口赋役、漕运盐法、军卫、丘墓寺观、人物、杂志等。河北大学有藏。⑸[康熙]《永平府志》二十四卷首一卷。宋琬纂,张朝琮增修,徐香、胡仁济增纂。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刻本。永平一地,自弘治十四年始有府志。明万历十九年郭选行又曾删繁就简,修辑府志。今郭志已不存。迨清顺治年间,观察使宋琬撰辑府志二十三卷,后来修志者大都以此为母本。康熙五十年永平知府张朝琮以府志“五十年来未经补缀”遂与徐香、胡仁济采辑修补而成。⑹[乾隆]《永平府志》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李丰翰、顾学潮修,王金英纂。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刻本。本志卷首有李丰翰序一篇,旧志序六篇,历代修志姓氏及本志修撰人职名,凡例、目录并永平府舆地图、卢龙、迁安、抚宁、昌黎、乐亭、临榆等县及滦州地图。图后为清帝临幸记录及御制诗文。⑺[光绪]《永平府志》七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游智开修 史梦兰纂。清光绪五年(1879年)敬胜书院刻本。本志卷首有凡例、辨伪、巡幸恩賫、敕谕、宸翰、行宫等。卷首辨伪或辩旧志舛误,或于旧志所记提出异议,共25条。本志多据乾隆《永平府志》,惟内容排列次序有差而已。⑻[光绪]《遵化通志》六十卷首一卷。何嵩泰等修史朴等纂 光绪十二年(1886年)序刻本。清同治十年(1871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奏修《畿辅通志》,“檄各府州县设局采报备纂”。嵩泰遂邀史朴并“延集绅众设局”编纂。清光绪四年(1878年),嵩泰卸官,史朴归任,撰志事“既以公款不继延搁者累年”。本志卷首嵩泰光绪十二年(1886年)序尚称“来年丁亥(十三年)秋冬之间可竟劂工”。而本志卷二十九《职官》记事已至光绪十六年(1890年)。⑼[康熙]《保定府志》二十九卷。纪宏谟修郭棻纂。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刻本。本志事循旧志而重修。明亡后数十年,保定府“胜国遗迹,兴朝盛举,若人若事缺略无传,间亦屡辑而屡未成帙。”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纪宏谟到任,“独以未成书而汲汲。”遂清郭棻为主纂,“不两月而告竣。”本志云:“悉从役减,意主黜浮”,但所载人物篇幅尚逾全志之半,以至“一行之微,小德之馨,靡不毕录”,仍不免于滥。南开大学图书馆有藏。⑽[光绪]《保定府志》七十九卷首一卷。李培祜、朱靖旬修,张豫垲纂。清光绪七年(1881年)修,十二年(1886年)刻本。本志体例悉仿《畿辅通志》,以纪、表、略、录、传、记为纲,下分42目、108细目。⑾[康熙]《河间府志》二十二卷。王奂辑略,徐可先纂定,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刻本,书共分22志。书前有康熙十一年(1672年)七月二十四日礼部尚书哈尔哈齐等要求各地修志的奏疏一道。每志前均有小序。⑿[乾隆]《河间府新志》二十卷首一卷。杜甲修,胡天游、黄文莲纂。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刻本。清初,河间府领2州16县,清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府,分河间府诸县,河间府只领1州10县,乾隆十八年(1753年)胡天游主持纂修,事方始而离任。杜甲继任后继续进行,数月后脱稿而未刊行,二十四年(1759年)冬,杜甲又聘黄文莲重为里订补缀,成书时杜又致仕,由继任达明主持刊刻引行。书中“山川”类对境内河道、河堤记载较祥,叙述流向、修浚等情况,并加以考证,并附明万历以后数人言本府水利问题文。⒀[康熙]《广平府志》二十卷。沈奕琛、申涵盼纂修,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刻本。此志卷首载魏裔介、潘世晋、宁尔讲、涵盼等所撰的四篇序,卷末载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沈奕琛所撰《广平府志·跋》。⒁[乾隆]《广平府志》二十四卷。吴谷纂,清乾隆十年(1745年)刻本。广平府居南北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杂事》类中记录了从史集、各旧县志中辑出的一些明末农民战争的情况。卷6《赋役》类中记录了明朝特别是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到清乾隆十年(1745年)间各县州的亩数、人丁的情况,可见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情况。《水利》一目中记载了广平府各河源流及河水泛滥情况,叙述了治理漳水的工程,并对漳水故道,详加考略。⒂[光绪]《广平府志》六十三卷首一卷。吴中彦修,胡景桂纂。本志卷末附录本志刊刻筹集银两人名氏,“银款付数”下开示所有修志经费用途,如付印刷、抄写、至京中查建档册、刻板、拓碑、添印等费用。⒃[康熙]《大名府志》三十二卷。周邦郴修,郜焕元纂。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刻本。志前有明嘉靖旧志序与重修大名府志姓氏,周邦郴作凡例,目录残缺,仅存17卷。⒄[咸丰]《大名府志》二十二卷首一卷续志六卷末一卷。朱瑛等纂修,武蔚文续修,郭程先续纂,高继珩增补。清咸丰三年(1853年)刻本。卷首有新旧序二篇、反例、目录、大名府全境舆图。卷末有武蔚文跋。《志余》全属地方逸事,多属迷信鬼神传说。⒅[乾隆]《顺德府志》十六卷。徐景曾修。清乾隆十五年(1650年)刻本。首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徐景曾序、直隶布政使恒文序,次舆地图,次目、顺德府志新修志衔姓氏,次凡例,次旧序。⒆[康熙]《赵州志》十卷。祝万祉修,闫永龄、王懿纂。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修稿本。赵州志自明隆庆年间纂修后,“上下百余年无续补者”。清初知州李京毅曾延王懿等“分曹类纂,成十之二”。后李迁去,“稿亦散逸无复存已”。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祝万祉遵修通志之旨修赵志,聘阎永龄、王懿等“共享厥事”,越数月,至十二年夏始脱草。

    《河北历代方志存目》载即有:乾隆正定府志、康熙晋州志(两种)、光绪晋州志、康熙赵州志、同治直隶赵州志、光绪直隶赵州志、光绪直隶赵州属邑志、乾隆口北三厅志、康熙新续宣府志、乾隆宣化府志(两种)、康熙保安州志(两种)、道光保安州志、光绪保安州续志、顺治蔚州志、乾隆蔚州志补、光绪蔚州志、康熙宣镇下北路志、康熙宣镇西路志、乾隆钦定热河志、嘉庆热河志略、道光承德府志、康熙续补永平志、康熙永平府志(两种)、乾隆永平府志、光绪永平府志、康熙遵化志略?康熙遵化州志、乾隆直隶遵化州志、光绪遵化通志、康熙续滦州志补、康熙滦志、嘉庆滦州志、光绪滦州志、嘉庆霸州志、康熙霸州志、同治霸州志、康熙保定府志、光绪保定府志稿、光绪保定府志、康熙涿州志、乾隆涿州志、同治涿州续志、顺治易水志?康熙易水续志?乾隆直隶易州志、康熙安州志、康熙定州志、康熙定州志辑要、雍正定州志、道光直隶定州志、咸丰直隶定州续志、康熙祁州志、乾隆祁州志、光绪祁州续志、康熙沧州新志、乾隆沧州志、咸丰重修沧州志稿、康熙河间府志、乾隆河间府新志、康熙深州志、雍正直隶深州志、乾隆直隶深州总志、道光深州直隶州志、同治深州风土记、康熙景州志、乾隆景州志、康熙冀州志、乾隆冀州志、乾隆顺德府志、康熙广平府志、乾隆广平府志、光绪广平府志、康熙磁州志(两种)、同治磁州续志、康熙大名府志、咸丰大名府志。81种。

河北清代县志

康雍乾三朝,河北大多数府州县都编纂了志书,与历朝历代相比,这一时期是修志的鼎盛时期,有的地区数次修志。清时期,全省共有105县,存世志书342部。⑴[康熙]《唐县新志》十八卷。王政修,张珽、陈瑺纂。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刻本。该志分元、亨、利、贞四部分,特例“催征”,详述明清各朝所定催缴赋粮的各种役法,如十排、出手、收头等。天津市图书馆藏书。⑵[乾隆]《万全县志》十卷首一卷。左承业纂修。清乾隆七年(1742年)刻本。万全自改卫设县后未修志乘,明时所修《西路志》、《上西路志》,久已湮没不存。作者参照《畿辅通志》、《两镇三关志》、《宣府镇志》等书并辑近年事迹编纂成书。万全县为西北之藩篱,是很重要的军事要塞。“武备志”中有关军事方面内容也论之甚祥。⑶[雍正]《八沟厅备志》二卷。张鏐纂修,手抄本。全志分上、下2卷,本抄本成为唯一的八沟地区地方史志,弥足珍贵。邑志清楚地描述了本地区复杂交错的历史沿革,极富特色的山川形势;详细介绍了各部在清初内属及封赐情况,蒙旗的分布设置,及蒙族的风俗、文化;概括地叙述了康雍时期厅署的建筑及各种规制的逐渐完备情况。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有藏。⑷[康熙]迁安县志八卷。(清)张一谔纂修。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刻本。此志8卷,内容依次为:象方志、建置志、政事志、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丛纪志(祥瑞、灾异、神奇、方技、仙佛)、艺文志等。⑸[康熙]《山海关志》十卷。陈天植等修 余一元纂,清康熙九年(1670年)刻本。该志纂修俱照崇祯《山石志》式,其间微有异同。政事增积储、兵警二目。艺文但取近代宗匠及本地名贤,无取古远。人物志旧有“贤淑阴德”,恐涉私徇,今删之。“备述志”分土产,集市、丘墓、寺观、景致五目。⑹[乾隆]《永清县志》二十五篇附永清文征五卷。周震荣修,章学诚纂。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补刻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本。本志舆地图17幅,建置图8幅、水道图7幅,“以开方计里”,较用文字记叙为优。《户书》中记有金融及当时各种物价。如“库平纹银一两,易钱九百四十,每钱一千,市例少十六枚、俗名底串”等等,是为物价史之重要资料。附《永清文征》卷五,则系“征集故事文章、择其有关永清而不能并收入本志者”,则印章氏《方志立三书议》中资料保存之主张,值得修方志者参考。⑺《安国新志稿》不分卷。宋荫桐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手抄本民国间补抄稿本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本。宋荫桐,身世不详,从该志序中看,乃安国县之名儒。此志为安国人宋荫桐一人在校勘文献之余,一人独纂,其子宋汝彬、弟子焦焕桐、张凯、曹善同、宋如璋负责文字校正工作。该志不分卷。自卷首依次为知县张祖泳新志序、论次、凡例、目录。正文依次为:舆图(附星野)、沿革、封建、建置、河渠、经政、历代兵事、官师。⑻[康熙]《河间县志》十二卷。袁元修 杨九有纂。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刻本。河间县志首创于明万历间知县赵完璧所撰《河间乘史》,距此时已有80余年,袁元上任后,适逢纂修一统志,诏令各地修志,袁元即委教谕杨九有主持,“取郡志邑乘,涉猎而损益增润之,旁搜旧本,博采新闻,二月成稿,一年后方付梓刊行”。本志刻成于康熙十三年(1774年),十五年(1776年)杨九有中进士,又于其中加刻一序,自署丙辰进士。故著录为清康熙十五年刻本。⑼[乾隆]《衡水县志》十四卷。陶淑纂修。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刻本。旧志沿革,分野太略,本志广泛采择,增入者十之八九,并补辑了典礼、学校等前志中所无的内容。志较注重经济。如水利,则据当时水势、河道、源流、利害,记载较祥。艺文志载有怡贤亲王《畿辅西南水利疏》、李光地《复漳河分流疏》、石珤《滹沱河记》等疏文。⑽[乾隆]《大名县志》四十卷首一卷。张维祺 李棠修纂。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刻本。据卷首李棠序,本志由张维祺草创,但“书虽成而未授梓”。李棠调任大名后,寻得“笔削遗本,“订定而成是书”。本志成堤跋云:“大名之志也,自明嘉靖始,然阙略未完。万历年间邑人张若恂起而修之,然后称备”可知明嘉靖、万历间皆有大名县志之作。⑾[康熙]《邢台县志》十二卷。高显修 李京纂。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刻本。李京《序》谓:“志以记事,惟求实录,第合后世文献足征,无贻以文胜质可矣。”因此,“非闻见之极真者,不敢书之。”《事记志》系编年记事,事封建、灾异、兵事等皆录入,惜失之于简。《艺文志》附于《凡记志》末,《凡例》称:“艺文浩繁,不能悉载,止标其某人数目卷帙,用备文献之征。”⑿[康熙]《新河县志》十卷。王汝翰等纂修。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刻本。新河县志凡例13条,卷末载王玮新河县志后跋,及绍先新河县志后跋。全志共10卷,内容依次为:封域志、建置志、赋役志、祠庙志、礼仪志、官师志、选举志、人物志、事实志及艺文志等。⒀[康熙]《平乡县志》六卷。赵弼修,赵培基纂,卞三畏续修。清康熙间刻本。平乡县之设始于三国。后世因之。明清皆属直隶顺德府。此志叙事止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全志编年记载史事,每年先书任官,在来任之年,录此官员循绩。次书诏敕。其次书政事。本县名宦乡贤也收录于年代之下。《志例》称:“年下虽书大纲,仍别为一卷,以志详悉。”

河北清代专志

清代河北地区编修的专志存世的不多。根据《河北历代地方志总目》所载,河北清代专志共有15部,主要是记述山海关、渔业、地理、河渠、盐法和人物等方面,其中仅记述永定河的志书有4部。⑴[康熙]《山海关志》十卷。陈天植等修,余一元纂。清康熙九年(1670年)刻本。山海关有志自明嘉靖始。其后明万历年又曾两修关志。明崇祯年间又重修关志,名曰《山石志》。本志俱照《山石志》式,微有异同,“爱是合志之所载,参以郡乘,采诸群书,访于众见,凡三阅月而书成”。志中增积储、兵警二目。艺文但取近代宗匠及本地名贤,无取古远。⑵《畿辅安澜志》五十六卷。王履泰纂修。清嘉庆年间刊本,稿本存一册(共15卷)。记载了各河治理情况,截至嘉庆十二年。(3)《畿辅人物志》。孙承泽撰。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刊本。

 

河北民国时期修志  民国时期,地方志的社会认知程度进一步增加。它已经不只是地方官下车伊始必读之书,还广泛地融入了社会各阶层。在中央政府规划和指导下,河北省数次下令组织编纂志书,促进了各级志书的编纂工作,为后世留存了大量的宝贵资料。乡土志和物产志也有很多涌现。民国21年(1932年),傅振伦在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首次专设方志学之课程,说明了地方志在社会科学中所占地位提高到了专门学科地位。更有代表性的是,地方志理论专著的出现,标志着民国修志已达到了成熟阶段。这一阶段,河北人编著且有重大影响的方志学著作就有傅振伦的《中国方志学通论》、李泰棻的《方志学》。仅从民国28年河北省方志展览会看,……但受当时社会环境、财力情况等因素的制约,影响了志书的编纂工作。已编纂出的书稿,有的历经变乱,今已散佚不全。

 

河北民国时期省志  民国6年(1917年),内务、教育两部通咨各省修志。盐山贾恩绂编《直隶通志稿》。民国18年(1929年),颁发《修志事例概要》,河北省政府遂于民国20年(1931年)9月在省会天津组建河北省通志馆。向各地征集志料,编纂《河北省通志稿》,并要求各地编纂志书。当代河北区域内原察哈尔、热河两地,则编有《察哈尔通志》、《热河地方志》、《热河新志》等。

《直隶通志稿》  贾恩绂纂。记事至清宣统元年。全稿未竣,世传抄本。北京图书馆有抄本《直隶通志初稿·水道篇》9卷,《直隶通志稿·村庄表》一函7册;南开大学图书馆有原稿17册,杂稿5册。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本虽名为《直隶通志稿》,实际只包括遵化、丰润、玉田三县,而以遵化最多最详。

《河北通志稿》  河北省通志馆修,王树楠、张国淦等纂。民国24年(1935年)河北省通志馆铅印本。共47卷。全志分县沿革表一卷、附目录一册。本志包括今北京市10县、天津市5县和直隶省辖130县清末至民国26年(1937年)间丰富的文献。《河北通志稿》已散佚不全。传世有《拟河北通志大纲》及“《河北通志》资料长编”等。经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多方探询,计搜集铅印稿47卷,稿本62册,志料24册,辑录并加点校,名为《河北通志稿》,1992年燕山出版社正式出版。民国间《河北通志稿》的编修过程,不只是民国修志活动的一次展现,还是修志理论的一次升华。编修伊始,当时的史学俊彦王树楠、贾恩绂、王重民、傅振伦、孙楷第等继有书信、论文详加讨论,对于现代方志学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河北民国时期县志  民国时期,河北省政府向全省征集志料、要求各县编纂志书,促进了县志的编纂工作。编纂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志书,存世县志有××种。其中有较大影响的是《盐山县志》《冀县志》《新河县志》《阳原县志》《新城县志》《无极县志》《南宫县志》等。

《盐山县志》。孙毓琇修,贾恩绂纂。民国5年(1916年)刻本。全志共30卷。此志多创少因,体例一变旧例,分4略16篇40目。此志在篇目设计上,体现了时代特征。专设新政、兵事诸门载之,反映了时代特点。对经济记载甚详,史料价值很大。此志为民国佳志之一。

《冀县志》。王树楠纂。民国18年(1929年)铅印本。全志共20卷。全书仿《广陵通典》例,按编年叙述,不分门类。所载内容可分为地理、河流、建置、乡社、职官、田赋、税务、新政、人物、列女等。“新政”一目,记警务、学校、自治、司法等数端,内容详尽。

《新河县志》。傅振伦纂。民国19年(1930年)铅印本。全志共26卷。有纪、考、传、录、图、表各体。地方考载村镇图说180余幅,为一大特色。正文之外有注,以详所本、旁闻、异说、阙疑。据序称,此志以切合实用为目的,以备有关方面征文考献。朱希祖教授推为近代新型志书。

《阳原县志》。刘志鸿等修,李泰棻纂,民国24年(1935年)铅印本。阳原县,民国属察哈尔省,今属河北省。全志共18卷。记载上起古代,迄于民国,着重记载杨笃《西宁新志》后60年史事。该志重视社会关系和生产样式,体例多所创新。于产业一门,分列农业、工业、运输、杂业。又于“农别”目下按富农、自耕农、半租农、全租农、全佃农五种分别记述其生产状况。特创“生活”一门,于“饮食”目下按贫民、中产阶级、富家分别记述其生活状况,颇具特色。各门之首均有概述,夹叙夹议,彰明因果。行文畅达,不尚古奥,开读者方便之门。

《新城县志》。张雨苍等修,王树楠纂。民国24年(1935年)铅印本。全志共24卷。分地图篇、地事篇、地物篇、地俗篇、地慝篇等5篇15目。该志篇目反映了纂者之“邑志必以地为经”的方志学思想,以“地”字把地方之纷繁复杂的事务分类统之,颇具特色。

《无极县志》。耿之光、王桂照修,王重民主纂。民国25年(1936年)铅印本。全志共20卷。此志秉承史法,严明义例,斟古酌今,对旧志有因有革,新增风俗、教育、选举、人物、古迹、金石、大事表,删祠典、灾祥、宦绩,改地理为疆域,田赋为财赋,尚称得体。艺文志,首取著述书籍,分部撮要论列得失,次仍辑录诗文,分标文征、诗征,并补旧志艺文未载数篇。历来对此志评价较高。

《南宫县志》。黄容惠修,贾恩绂纂。民国25年(1936年)刊本。全志26卷。此志疆域志分4篇,法制志分3篇,文献志分3篇,掌故志分4篇。南宫地势平衍,比邻冀州,自古为四战之地,故本志著《兵事篇》,自更始二年(公元24年)至民国23年(1934年)。如记述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兵入境“死者极众”,而“康熙诸志皆不载是事”。又如记述李自成农民军、景诗起义军、义和团等军事活动均有史料价值。

河北民国时期专志  存世河北民国时期的专志主要有《大中华直隶地理志》、《河北省渔业志》、《察哈尔北六县调查记》等××种。《大中华直隶地理志》。林传甲纂,苏莘、少衡分纂。民国9年(1920年)铅印本。《河北省渔业志》。张元弟著,1936年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出版委员会铅印本。《察哈尔北六县调查记》。杨溥编。民国22年(1933年)铅印本。不分卷,共10章,章下分节。察哈尔北6县即指张北、沽源、宝昌、多伦、康保、商都。该书为作者调查所得,经历所见,提出了治理6县的建议。颇具游记风格。

 

河北民国时期乡土志  存世民国时期河北省的乡土志主要有《藁城乡土地理》、《宣化县乡土志》、《衡水县乡土志》等××种。《藁城乡土地理》。林翰儒编。民国12年(1923年)石印本。林翰儒因感当时学者“多急急于本国地理、外国地理,而对于乡土地理,多缺焉不讲”而作藁城乡土地理一编。本志分上、下两册,文多简略《宣化县乡土志》。谢恩承等纂修。民国12年(1923年)直隶第五师范附属小学石印本。此志包含社会、地理、历史、理科(介绍动植物及矿产)四个方面。全书共四册,完全用语体文编写,供小学三、四年级使用,每学期一册。《衡水县乡土志》。刘耀卿著。民国间石印本。全书约8000余字,分60课。衡水自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以后至民国时期迄无志书,故此志虽极简略,但仍保存了一些晚清及民国时期的县情资料。

 

河北民国时期村志  河北省民国时期的村志有《翟城村志》。

《翟城村志》,米迪刚、尹仲材编。民国14年(1925年)铅印本,不分卷。翟城村,位于河北定县。清末民初,社会上“自治”呼声甚高。但“前清除省县而外,下级自治,仅及于乡,民国且仅及于县。至于一村应如何自治,……绝未计及。”米迪刚遂以翟城“为施行村制之基础”,举办公益,制定村约。民国8年(1919年),天津《河北日报》登载其事。民国13年(1924年)《中华报》创刊,尹仲材以“提倡划一全国农村组织为本报唯一之主旨,乃取《河北日报》印行之本,重新编述,逐日披露于《中华报》特载门,以成今册。”本志专记治理翟城村始末及具体作法、成果等,与一般志书体例不同。

 

河北现当代修志

    河北省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修志工作,河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专设地方志办公室,从事全省地方资料的搜集整理,其后由于困难时期及“文革”影响,工作停止,部分资料转入河北省档案馆。50年代末“大跃进”时期,国家工作人员下放农业第一线,1959年6月,徐迟、许法新等合作的《怀来新志》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以来第一部新县志,但体例偏简,行文偏散;1959年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组对昌黎县方言进行了调查,并整理成详、略两部分资料,略本作为准备编纂的《昌黎县志》方言部分,详本即《昌黎方言志》,署名河北省昌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合编,1960年7月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期间,河北很多县市也作了编纂县志的准备,但大多没有启动。

《河北省志》编修  1981年10月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1982年4月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成立。1984年4月,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发出文件,部署在全省开展省、市、县三级志书的编修工作。5月,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向省直各有关部门发出《关于立即着手编纂〈河北通志〉的通知》,部署由90多个省直部门、单位及有关国家驻省机构承担编纂任务。

1984年5月至1991年5月,为省志编修工作的发动部署、建立机构、学习培训及渐次进入资料工作和撰稿阶段。在此阶段,于1987年3月省委、省政府联合召开了全省地方志工作电话会议,对全省修志工作进一步做发动动员。

1989年4月,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制定了《〈河北省志〉编纂工作细则》。《细则》指出,“新修《河北省志》是一部朴实的、严谨的、科学的资料性著述,用以全面地、系统地记载我省从自然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准确地反映我省的省情。”新编《河北省志》为通志,各分志上限一般要追溯到各项事业的发端;下限根据各分志的进度,一般确定在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

1990年7月,在省政府召开的《河北省志》编纂工作会议上,常务副省长叶连松在讲话中提出了“抓质量,促进度,全面完成《河北省志》的编修任务”的工作方针。1990年10月,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聘请肖风为《河北省志》总纂,余信等六人为副总纂,组成总纂会议,全面主持《河北省志》的编纂工作,并指导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河北省志》编审室对各分志编纂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协调和志稿终审工作。总纂会议随将原篇目调整为93卷。

1991年5、6月,《河北省志》分志《人口志》、《地质矿产志》率先出版,自此,《河北省志》编修工作进入全面撰稿和次第出书阶段。在1995年3月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省政府办公厅制定了《河北省地方志工作3年(1995-1997)出书规划》,并明确提出全省修志工作的指导思想,即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建设经济强省的总目标,认真贯彻“抓紧出书,抓住质量,抓好协调”的方针,团结协作,奋力开拓,严格责任,落实规划,分类指导,狠抓后进,确保志书质量,加快出书进度,努力完成全省修志任务。1993年至2000年为《河北省志》集中出版阶段,期间共出版64部分志,占全部任务的66.8%。2001年之后,《河北省志》编纂工作进入扫尾阶段。几经调整,《河北省志》最终调整为92部分志。至2010年,《河北省志》共完成出版83部分志,占总任务的90.3%。

《河北省志》总体设计采用按行业(事业、事物)设分志(卷),共设有92部分志(卷)。卷次按照客观逻辑关系,首设《卷首》,继之为第一卷《大事记》和第二卷《建置志》,后边依次为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四大类别,最后为《人物志》。在自然大类中,设有自然地理、海洋、地质矿产、气象、地震等分志。在经济大类中,先是大农业(农业、林业、畜牧、水产、水利),后为工业(纺织、化工、电力、冶金、机械、建材等),其次为经济基础设施(城乡建设、交通、邮电等),再其次为财政、金融、商业贸易。(商业、物资、粮食、外贸等)和综合经济管理(物价、工商行政管理、统计、审计等)。在政治大类中,先为党派群团(共产党、民主党派、工青妇),后为政协、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及政府有关职能工作(民政、劳动、人事、监察、民族、宗教、外事、公安等),再后为司法(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军事。在大文化大类中设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文物、长城、新闻、出版、著述、档案、卫生、体育、民俗、方言、文学等。

在各分志(卷)内,按照志书传统横排竖写体例,采用编、章、节结构和述、记、志、传、图、表、录诸题材形式,要求语言严谨、简洁、朴实、流畅,力求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统一。

《河北省志》在编纂内容上,力求突出河北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总体设计强调对在河北省独特存在或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事物(事业)的立志,比如《长城志》、《海洋志》、《地震志》、《煤炭工业志》、《盐业志》等分志的设置;各分志着重记述本行业(事业)的主体业务活动,突出对显示河北地方特点和本行业特点的记述,凸现各行业在全国本行业中的特殊地位、亮点及优长。在志书的总体设计上,为体现改革开放引起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新变化、新结构、新水平,特别设置了《经济体制改革志》、《经济实力志》、《土地管理志》、《城乡建设志》、《环境保护志》、《乡镇企业志》、《旅游志》等这些贴近改革开放的专业志。

《河北省志•农业志》  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志•农业志》编审委员会编纂,编审委员会主任唐全杰,主编王武代。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全书90万字。上限力求追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断至1988年。志书内容依次设有资源、制度、作物、科技、机具、农垦、宣教、处事、机构9编;编下设有40章、145节;9编之首设有概述;书前附有珍贵历史资料照片25幅。

志书9编之中,制度、作物、科技、机具4编为其主体部分,其中制度、科技两编为其重点部分。编著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农业的飞速发展,以详实资料解读制度(政策)和科学技术是河北农业腾飞的两只翅膀。完整地记述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农业土地制度、分配制度的状况。详尽记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河北“迅速发展”、“逐步完善”及取得“巨大成就”的实施过程。记述了河北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及优秀科技成果。

河北省第一轮市、县(市、区)修志工作 河北省第一轮修志工作,于1981年筹备,1984年5月部署。从1981年至2010年,在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历了组织发动、建立机构、培训队伍、拟订篇目、搜集资料、重点试编的开创阶段;抓质量、促进度、分类指导、批量出书的阶段;以及扫尾攻坚阶段。期间,河北省出版市志11部,县(区)志164部。同时编纂出版了一批专业志、部门志、厂矿志、乡村志、年鉴及其他地情资料书,其中正式出版专业志、部门志24余种,年鉴50余种,村志6种,其他地情资料书近千种。各级方志机构还进行了旧志的搜集整理工作,整理再版了40多种民国以前的方志。

河北省第二轮市、县(市、区)修志工作 第二轮市、县(市、区)修志工作,于2001年5月21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办字(2001)62号文正式启动。为落实62号文件要求,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印发了《河北省第二轮市、县(市、区)志编纂实施细则》。细则明确第二轮编修市、县(市、区)志155部,后从实际出发又增加7部,实际应编修162部。2001年到2004年主要是抓启动,抓培训,抓学习,抓典型,抓督办。2005年以来,主要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持严、细、深、实、快,着眼干对、做好、求高,努力提速、提质,整体推进二轮市、县(市、区)志工作。截止2010年,市、县(市、区)志通过评审、终审、交付出版的78部,占应出版志书的50.3%。

河北新编乡镇村志 截止2010年12月,河北省新编乡镇村志共出版56部。其中公开出版发行8部,分别是《瀛洲镇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西戍村志》(民族出版社)、《石家庄地区集镇志》(河北人民出版社)、《南庄村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渔津洼村志》(中国戏剧出版社)、《白沟志略》(中国经济出版社)、《献县护持寺村村志》(人民日报出版社)、《韩村护持寺村志》(人民日报出版社)。

《石家庄地区志》 石家庄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执行总编李藏柱。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石家庄地区志》是河北省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地区志。志书共列区域建置等29编,约176万字。上限断自1912年,下限1987年,后因出书前撤销地区,遂补到1993年“地、市合并”时。

地区一级的许多内容县志无法记述,省志也无法囊括,《石家庄地区志》弥补了这个空白。志书于1995年被河北省地方志优秀成果奖评定委员会评定为河北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

《石家庄市志》  石家庄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主编李建英。全书共分5卷本,总建置区划等25篇。始编于1987年,1999年出版完毕,共分全五卷364万字,上限为各项事物发端,下限1990年。全面系统地记载了石家庄市自然和社会的历史状况,堪称见证石家庄市历史发展的一部百科全书。2000年9月,获石家庄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4月,获河北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

《秦皇岛市志》  秦皇岛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主编王岳辰、齐家璐。是全面、系统、客观记述秦皇岛市远古-1990年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该志的编纂工作起于1984年11月,1994年12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志共10卷,总计650万字。获全国地方志奖一等奖、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北省首届(1980-2000)修志成果特等奖。

《秦皇岛市志》(1979-2002)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主持,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纂,主编孙继胜。是全面、系统记述1979-2002年秦皇岛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编纂始于2003年11月,2009年12月方志出版社出版。为全国二轮修志工作试点单位志、河北省首部出版设区市志。全志共上、中、下三册,精装,采用“板块类目体”设计篇目,全志设总述、党和国家领导人莅秦、大事记、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基础设施、改革开放、经济总情、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地方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法治•国防、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民俗、人物、附录。总计345万字,收录图片571幅,表格371个。获河北省开发利用档案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志》(1984-2003)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主编苗艺。是全面、客观记述了秦皇岛开发区20年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中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2002年4月18日开始编纂,2004年9月海天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中国首部开发区志,全国二轮修志工作试点单位志。全志共一册,篇目设有“区域设置、基础设施、招商引资、产业经济、社会事业、党政企管理、法制司法、政要及友人莅区”八大板块。把原属于“经济”中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产业经济)作为两大并列的板块,分别设置,从而突出开发区工作的特点。结构上采用虚设层次少、容量宽广、方便信息储存和检索查阅的板块条目体。全书共52万字,分16开精装、豪华装版本。豪华装版本设中日、中韩、中英目录对照版。

《唐山市志》  唐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主编靳宝峰、孟祥林。始修于1985年, 1999年11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志共5卷30编534万字。通志,下限为1986年。编纂坚持详今略古、详市略县、突出特色。对独具地方特色的内容,如唐山大地震、重建唐山、开滦煤矿、评剧等内容,采取适当升格、排位优先、记述从详等方式处理。是唐山集古今之大成,汇百科之精华,融“资治、存史、教化”于一体的第一部市情书。汇集自然、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人物等诸多方面的资料,详细记述了唐山的荣辱之因、优劣之势,浓墨重彩地反映了唐山大地震、重建新唐山、支柱产业和文化底蕴,突出地方特点,体现时代特色,集纳百科最新成果,堪称唐山市最全面、最详实、最科学、最权威的大型资料书。获河北省地方志系统优秀成果特等奖。

《张家口市志》  张家口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张旭明主编。编修始于1984年,1998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为通志,下限1988年。全书分30编,共300万字。记述范围包括张家口桥东、桥西、茶坊、宣化、庞家堡、下花园6区和宣化县,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社会等各部类内容,为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式需要,照片的收录顺延到出版时日。编纂过程侧重突出城市本身特点从分析张家口历史发展入手,去寻根溯源。张家口地处塞外,明代即作为屏翰神京的军事重镇,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志中对军事编进行了浓墨重彩的记述。。鉴于记述好政治运动对提高志书的政治质量至关重要,将“政治运动”单独设编,对重大政治运动进行较详尽的记录。

    《晋县志》 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张喜聚主编,新华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157万余字。通志,下限1990年,共设35编。

吸收古今修志经验,深入研究县情,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篇目明设小编,暗分大类。宏观层次设置,按需要设编、章无题小序,不求划一。增设《经济总情》,列经济类之首,起经济综述作用。《土特名优产品》展示地方特色。《中共晋县地方组织》升格为编和《党政要务》编浓墨重彩写地方党政领导的作用,避免了政治部类内容空泛之弊。《乡镇企业》升格为编,详记其发展和用人、分配、经营等诸种机制及问题。用集中、分散相结合,以集中为主的方法记政治运动。《文化》编列《史志编纂》章;另设《艺文》编,反映著述的繁荣。《杂记》中记《吕正操在小樵》、《朱德在侯城》、《董必武教子务农》和《魏征籍贯考》等史实和考证文章。《自然环境》编《河流》章所附《滹沱河历史变迁图》,是一幅价值极高的滹沱河自唐代以来的历史变迁图,对滹沱河以及海河其他支流的历史变迁都有重要研究价值。志末的《人名索引》、《地名、机构名、事件及其它索引》,方便查阅。1997年6月获河北省方志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同年8月获全国地方志奖一等奖。

《阳原县志》  阳原县县长兼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刘志河主编。为通志,下限为1993年。1994年5月完稿, 1997年11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志设31编,约150万字。阳原县泥河湾是早期人类的脚踏地,为世界瞩目;1964年在全国县级第一个普及了小学教育;畜牧业为河北省大牲畜繁殖基地,1972年成为中国第一个“万骡县”等,都预设专章详记。2001年11月,获河北省首届(1981-2000年)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特等奖。

《井陉县志》  井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梁建楼总纂。1986年3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志共38篇,120万字,首次印刷10000册。1981年1月开始编纂,为通志,下限1984年。篇目依次为大事记、地理、城镇乡村、农业、林业、畜牧、水利、煤炭、工业、乡镇企业、商业、工商管理、粮食、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党政群团、政法、民政、军事、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物、苍岩山、人民生活、计划生育、风俗、方言、谣谚、民间传说、人物、烈士英名录、杂志。是全国地方志“六五”规划首批成果。中国地方志协会副会长董一博先生为本志题写书名,并题词:“知昔日始可喻今者,观已事所以察未然”。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顾问、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傅振伦先生为本志作序。1988年获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正定县志》(1986-2005)  主编雍玉申,执行主编邵中义。2009年12月新华出版社出版。全书46章,计160万字。第一单元 5章,由政区和历史文化组成;第二单元为自然、人口、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9章;第三单元为政治部类,包括改革开放和地方党组织、人大、政府、政协、群团机构及军事、公检法司共15章;第四单元为经济部类,内容有经济总情和一二三产业等6章;第五单元为文化部类,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文卫等8章;第六单元为社会部类,为婚姻家庭、居民生活,民情习俗、人物等3章。突出了历史文化名城特点和经济强县成果。将河北省、石家庄市的30多个第一或省市多项工作的试点县重点收集并散记于志中各章节,增强了志书的时代感。

《北戴河志》(1898-1987)  北戴河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吴松生、印宝富。全面、系统、客观记述北戴河区1898-1987年自然与社会、历史的资料性著述。始修于1986年4月,1994年10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志篇章除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志补、附录、编后记外,依次设政区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夏都纪事、避暑•休疗养、旅游、基础设施、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人大•政协、人民政府、公安•司法、军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与民情、人物,共20篇,80万字。1996年获河北省地方志、年鉴成果一等奖,2001获河北省首届修志成果特等奖。

《抚宁县志》(1979-2002),抚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呼贵礼主编。为断代志,全面、客观记述1979-2002年抚宁县改革开放中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编修工作始于2002年5月,2010年10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为河北省二轮修志试点单位志。全志首设概述,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莅抚纪事、大事记,后分设26编,依次为政区•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法治•司法、人民团体、军事、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开放、经济总情、第一产业、乡镇企业、第二产业、旅游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事业、文化艺术事业、档案地方志事业、卫生体育事业、民情习俗、人物。总计156万字。



添加或扫一扫联系客服微信/QQ:247390556 诚信服务,行稳致远。(代寻各类PDF电子版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