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志简介
书名:东莞市麻涌镇志
东莞市麻涌镇志
北京:中华书局
2012 年
735 页
ISBN 7101087215
作者:
《东莞市麻涌镇志》编纂委员会编
格式:PDF
服务:10元
内容提要: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篇 建置 区划 52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52
第一节 位置 52
第二节 境域 52
第二章 沿革 53
第三章 行政区划 53
第四章 行政村(居委会) 55
第一节 麻一村 55
第二节 麻二社区 57
第三节 麻三村 59
第四节 麻四村 61
第五节 漳澎村 62
第六节 大步村 64
第七节 东太村 66
第八节 新基村 68
第九节 川槎村 69
第十节 鸥涌村 71
第十一节 黎滘村 73
第十二节 华阳村 74
第十三节 南洲村 76
第十四节 大盛村 78
第十五节 麻涌社区居民委员会 80
第二篇 自然地理 82
第一章 地形 地貌 82
第一节 地形 82
第二节 地貌 82
第二章 河流 潮汐 83
第一节 河流 83
第二节 潮汐 84
第三章 气候 86
第一节 四季特征 86
第二节 气温 86
第三节 雨量 87
第四节 日照 雷电 89
第五节 雾 露 霜 90
第四章 自然资源 90
第一节 土地资源 90
第二节 水资源 91
第三节 动物资源 91
第四节 植物资源 92
第五节 土特产 92
第五章 自然灾害 93
第一节 水灾 93
第二节 旱灾 96
第三节 风灾 96
第四节 霜冻 98
第五节 病虫害 99
第六节 鼠害 99
第三篇 居民 100
第一章 人口发展 100
第一节 户籍人口 100
第二节 外来暂住人口 106
第二章 分布与密度 108
第一节 分布 108
第二节 密度 109
第三章 人口变动 110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10
第二节 机械变动 112
第四章 人口构成 113
第一节 性别构成 113
第二节 民族构成 114
第三节 年龄构成 114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15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17
第五章 姓氏 119
第一节 源流 119
第二节 分布 121
第六章 计划生育 124
第一节 机构 124
第二节 政策 127
第三节 宣传教育 130
第四节 节育技术 132
第五节 优生优育 132
第六节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133
第七节 效果 133
第四篇 城乡建设 137
第一章 机构 137
第二章 规划 137
第一节 1994—2010年总体规划 138
第二节 2010—2020年总体规划 139
第三节 片区协调规划 140
第三章 街道 141
第四章 民居 144
第一节 传统平房 144
第二节 楼房 145
第三节 商住楼 145
第五章 绿化 亮化 146
第一节 绿化 146
第二节 亮化 148
第六章 建筑业 149
第一节 机构 149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 149
第三节 楼盘选介 150
第七章 供水 供电 供气 152
第一节 供水 152
第二节 供电 157
第三节 供气 162
第八章 环境保护 16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62
第二节 环境状况 163
第三节 环境监测 163
第四节 污染治理 166
第五节 环境规划 168
第六节 环保产业园 168
第七节 绿色创建工作 168
第五篇 经济综述 170
第一章 经济发展 170
第一节 清末、民国经济 17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 170
第二章 经济结构 175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75
第二节 产业结构 176
第三节 人均生产总值 179
第三章 人民生活 180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生活 18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生活 181
第六篇 农业 187
第一章 管理机构 187
第一节 水利管理所 188
第二节 兽医站 188
第三节 农科站 189
第四节 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189
第五节 农林水办公室 189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190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90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92
第三节 互助合作 194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96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
第六节 农村股份合作制 198
第三章 生产条件 199
第一节 劳动力 199
第二节 耕地 201
第三节 肥料 202
第四节 农机具 204
第四章 耕作技术 206
第一节 耕作制度变革 207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 209
第三节 推广、选育良种 210
第四节 田间管理 211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212
第五章 种植业 212
第一节 粮食作物 212
第二节 经济作物 215
第六章 林果业 219
第一节 林业 219
第二节 水果业 220
第七章 香蕉 223
第一节 种植 223
第二节 加工 229
第三节 营销 230
第四节 省级香蕉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232
第八章 养殖业 233
第一节 禽畜养殖 233
第二节 疫病防治 237
第九章 渔业 237
第一节 河鲜特产 237
第二节 捕捞 238
第三节 麻涌渔业队 241
第四节 鱼塘 242
第五节 引种养殖 242
第十章 农业规模化 243
第一节 “三高”农业 243
第二节 “香飘四季”农业产业园 244
第十一章 水利 245
第一节 水利设施 246
第二节 水土保护 251
第三节 水利管理 252
第七篇 工业 256
第一章 工业所有制 256
第一节 集体工业 257
第二节 民营(个体)工业 260
第三节 “三来一补”企业 262
第四节 “三资”企业 265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70
第一节 建材工业 274
第二节 造纸业 275
第三节 粮油食品加工业 275
第四节 造船业 276
第五节 电子信息业 277
第六节 纺织服装业 277
第七节 化工业 277
第三章 名牌名标产品 278
第四章 工业园区 279
第五章 管理机构 280
第一节 经济贸易办公室 280
第二节 对外经济贸易办公室 281
第八篇 商业 283
第一章 商业所有制 283
第一节 国营商业 283
第二节 集体商业 288
第三节 个体(私营)商业 292
第四节 大型商场选介 293
第二章 集市贸易 294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市集 29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市场 295
第三章 粮油购销 297
第一节 机构 297
第二节 粮油流通 298
第三节 粮食征购 299
第四节 粮仓建设 302
第五节 粮所支农及多种经营 303
第四章 服务业 304
第一节 旅业 305
第二节 餐饮 306
第三节 休闲娱乐 311
第九篇 交通邮电 314
第一章 交通 31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14
第二节 水上交通 317
第三节 公路交通 324
第四节 铁路交通 340
第五节 公路路政管理 340
第二章 邮电 341
第一节 机构 341
第二节 邮政 342
第三节 电信 349
第十篇 港区建设 353
第一章 新沙港区 353
第一节 沿革 353
第二节 基础设施 353
第三节 监管架构 354
第四节 运营主体 354
第五节 新沙港滚装船汽车码头 356
第二章 虎门港麻涌港区 356
第十一篇 财政 税收 金融 358
第一章 财政 358
第一节 机构 358
第二节 体制 358
第三节 财政管理 359
第四节 财政收入 363
第五节 财政支出 364
第六节 资产 366
第二章 税收 368
第一节 机构 368
第二节 工商税收征管 369
第三节 农业税收征管 372
第三章 金融 374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当铺和借贷 37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金融机构 376
第三节 货币种类 379
第四节 存款与信贷 380
第五节 保险 384
第六节 债券 386
第十二篇 经济管理 387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387
第一节 机构 387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 388
第三节 经济案件查处 389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390
第二章 土地管理 391
第一节 机构 391
第二节 土地资源利用 391
第三节 土地规划 395
第三章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395
第一节 机构 395
第二节 打假检查 396
第三节 特种设备管理 397
第四节 指导申报名牌产品 398
第五节 质监宣传 398
第四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398
第一节 机构 398
第二节 监督检查 399
第三节 宣传教育 400
第四节 安全生产状况 400
第五章 劳动管理 400
第一节 机构 400
第二节 就业与培训 401
第三节 工资待遇 403
第四节 劳动监察与仲裁 404
第十三篇 党派群团 40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麻涌地方组织 405
第一节 地下党的建立与发展 405
第二节 中共麻涌镇委员会 406
第三节 中共麻涌镇基层组织 411
第四节 党员 416
第五节 党员代表大会 417
第六节 党委中心工作 420
第七节 纪律检查 425
第二章 群众团体 427
第一节 抗日救亡工作团 427
第二节 工会 430
第三节 农会 432
第四节 教师联合会 432
第五节 妇女团体 433
第六节 青少年团体 435
第七节 残疾人联合会 442
第八节 商业团体 444
第九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448
第十四篇 政权 449
第一章 权力机构 449
第一节 乡民代表大会 449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449
第三节 人大代表选举 452
第四节 镇人大机构 456
第五节 人大工作 457
第二章 行政机构 459
第一节 明、清时期机构 459
第二节 民国机构 462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行政机构 463
第四节 基层政权设置 468
第十五篇 政务 476
第一章 民政 476
第一节 机构 476
第二节 复退军人安置 476
第三节 优抚 拥军 477
第四节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安置 478
第五节 婚姻登记 478
第六节 最低生活保障 479
第七节 社会救济 480
第八节 残疾人工作 481
第九节 麻涌镇敬老院 481
第二章 社会保障 482
第一节 机构 482
第二节 社会保险业务 482
第三章 外事 港澳事务 488
第四章 侨务 490
第一节 侨联 490
第二节 华侨、港澳台胞社团 490
第三节 华侨、港澳台胞及其分布 491
第四节 侨务工作 491
第五节 华侨、港澳台胞的贡献 492
第五章 信访 档案 493
第一节 信访 493
第二节 档案管理 495
第十六篇 公安 司法 审判 496
第一章 公安 496
第一节 机构 496
第二节 装备 498
第三节 打击犯罪 499
第四节 户政管理 500
第五节 消防 502
第二章 司法 504
第一节 机构 504
第二节 法律服务 505
第三节 普法教育 507
第三章 人民法庭 508
第十七篇 军事 510
第一章 兵役 510
第一节 国民政府兵役制度 510
第二节 人民兵役制度 511
第二章 地方武装与驻军 512
第一节 抗日联防自卫队 512
第二节 水乡武工队 512
第三节 大步驻军 512
第四节 大盛驻军 513
第五节 漳澎驻军 513
第六节 南洲驻军 514
第七节 人民武装部 514
第三章 民兵 515
第一节 组织 515
第二节 军事训练 516
第三节 政治教育 517
第四节 民兵活动 517
第五节 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 518
第四章 军事设施 519
第五章 战事 519
第一节 “冚村”争夺战 519
第二节 土匪夜战大步村 520
第十八篇 文化 522
第一章 机构与团体 522
第一节 机构 522
第二节 团体 523
第二章 文化设施 525
第一节 镇级文化设施 525
第二节 村(社区)级文化设施 528
第三章 群众文化 531
第一节 粤剧曲艺 531
第二节 文化活动 535
第三节 文化艺术节 542
第四章 广播 电影 电视 542
第一节 广播 542
第二节 电影 音像 543
第三节 电视 545
第五章 文学 艺术 546
第一节 民间文学 546
第二节 文艺创作 551
第六章 传说 故事 555
第一节 礼仪堂祖妣葬地 555
第二节 萧奕辅中喜宴客 556
第三节 “蒲芦地”得“彭”而发 556
第四节 惊心动魄“杀人地” 556
第五节 民国后的五元坊 557
第六节 一颗“敕珠”惹风波 557
第七节 金柜的传说 558
第八节 庙前香炉坏风水 558
第九节 “十五屯” 559
第十节 有关“蔡新庄”之说 560
第十一节 蚝壳场 560
第七章 图书 展览 周报 网站 561
第一节 图书 561
第二节 展览 562
第三节 《香飘四季》周刊 563
第四节 “香飘四季”文化品牌 565
第五节 网站 565
第八章 谱牒 史志 566
第一节 谱牒 566
第二节 史志 567
第九章 文物 568
第一节 文物普查 568
第二节 文物保护 570
第三节 胜景 591
第四节 革命纪念地 598
第五节 古树名木 601
第十九篇 教育 605
第一章 教育结构 605
第一节 学前教育 605
第二节 小学教育 606
第三节 中学教育 609
第四节 职业教育 612
第五节 成人教育 614
第二章 办学条件 615
第一节 教师 615
第二节 教学设施 620
第三节 教育经费 622
第三章 教育管理 62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625
第二节 创建教育强镇 626
第四章 学校选介 627
第一节 麻涌中学 627
第二节 麻涌职业高级中学 629
第三节 麻涌镇第一中学 630
第四节 麻涌中心小学 631
第五节 麻涌第一小学 632
第六节 麻涌大步小学 633
第七节 漳澎小学 634
第八节 大步幼儿园 634
第二十篇 卫生体育 636
第一章 卫生 636
第一节 医疗机构 636
第二节 公共卫生 641
第三节 防疫 643
第四节 妇幼保健 644
第五节 创建广东省卫生镇 646
第二章 体育 64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47
第二节 场地设施 647
第三节 群众体育 648
第四节 学校体育 655
第五节 竞技体育 655
第六节 运动员输送 659
第二十一篇 民俗宗教方言 661
第一章 民俗 661
第一节 生活习俗 661
第二节 节令习俗 666
第三节 婚嫁喜庆习俗 671
第四节 礼节习俗 673
第五节 丧葬习俗 674
第六节 陋习 675
第七节 迷信活动 677
第八节 精神文明建设 680
第二章 宗教 683
第一节 道教 683
第二节 佛教 683
第三节 天主教 基督教 683
第三章 方言 684
第一节 词汇 684
第二节 称谓 685
第三节 谚语、歇后语 687
第二十二篇 人物 693
第一章 人物传 693
第二章 人物简介 719
第三章 人物表 723
附录 728
附表索引 729
编后记 735
· 本东莞市麻涌镇志 PDF电子版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在您联系我们之前请务必阅读理解的内容:《网站服务声明》在您联系我们之时即表明您已悉知声明。
· 服务流程:微信或qq转账红包,支付宝支付相关款项,然后我们通过微信、qq或邮箱发送文件。
· 联系客服微信/QQ:247390556(请注明来意) 邮箱a@xianzhi8.com
☛ 回到首页检索其他
·如果站内没找到您需要的地方志或资料也可联系客服帮您代寻
扫一扫添加微信或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