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志简介
-
书名: 镇安县志
作者: 镇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页码: 663
书籍格式: PDF
出版时间: 1995
书籍大小: 25.4M
书籍清晰度: 清晰版
书籍完整性: 完整
一、指导思想。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
义,力求写实传真,旨在“资治、存史、教化”。
二、体例。(一)采用平列分目法,设卷、章、节、目四个层次。顺序为先自然环境,后
社会生活;先经济基础,后上层建筑。大事记、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人物、附录次第
排列。志首设综述以统领全志。(二)记、志、传、图、表、录诸体并用,以志为主,图表分
附其中。(三)采用现代语体文,记叙体。述而不评,寓褒贬于记叙之中。大事记采用编年体
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法,以编年体为主。
三、时限。上限尽量追溯到事物肇始,大事记以置县(696)为始,下限迄于1989年,对
人口的综合性数字因涉及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间,故下延到1990年7月1日前。历史事件
以镇安置县后为重点,经济、政治、文化以1911年后为重点。对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予以浓笔重书,以体现时代特色。
四、称谓。记述新旧社会的变化、政策演变等,在首次出现时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前(后)”,或“新中国建立前(后)”。记述历史事件,均用当时的地名,必要时注以今名。
“陕西省”、“商洛地区”一般简称为“省”、“地”。县的代称,在节内首次出现时用“镇安
县”表述,后简用“本县”或全县。
五、人物。分人物传,人物事略,烈士英名录,受国务院、中央部委、省委、省政府表
彰奖励的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四个部分,以人物传为主。立传人物不论地位、民族、性别、籍
贯以卒年为序。根据生不立传的原则,对现尚健在曾为镇安解放和建设作过重大贡献且年事
已高者以事略志之。
六、纪年。用传统的历史纪年时加注公元纪年。对记述清代及其以前年月日用汉字;对
中华民国纪年,一般简用“民国”加注公元纪年,年月日用阿拉伯数字。文中记述国共两个
政权并存时期共产党暨人民军队发生的事件用公元纪年, 以示区别;新中国建立后的纪年一
律用阿拉伯数字。
七、数字。统计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对民国及其以前的数字,以历史档案和古文献
记载为准,特殊情况用调查核实数字;人口结构数字以人口普查汇总数为准;反映农业基本
情况的数字以农业区划数字为准;新中国成立后的年度数字以县统计局核定数为准。行文中
的分数用汉字表示,百分比数(包括千分比)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八、标点符号。以1990年新修订的《标点符号用法》为准。本志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概不标号:连用几个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用数字简称的会议、组织、事件、节日、运动、型
号的词组,一般人们熟悉的不加引号,特定的称谓只在数字上加引号。用地名简称的,则不
加引号。
九、计量单位。原则上以全国通行的度量衡公制为准。长度用“公里”、“米”、“厘米”;
体积用“立方米”、“升”;重量用“吨”、“公斤”、“克”。对历史上的旧计量单位一般处理方
法是:对民国及其以前币制中的银数和鸦片烟数,保持原以两为单位;对旧时粮食重量单位
的“县斗”和“京斗”一般换算为公斤,其换算标准是县斗每斗25公斤,京斗每斗7公斤。
以稞石计算土地面积的因无统一标准换算,保持原貌。
十、资料来源。主要来于省、地、县档案馆,历代史籍、旧县志、有关报刊和专著,以
及各单位提供的专业志与收集的金石口碑。凡考证无误者即予载入,一般不再注明出处。凡
需要注释的予以夹注或脚注。
· 本陕西省镇安县志.pdf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 在您联系我们之前请务必阅读理解的内容:《网站服务声明》在您联系我们之时即表明您已悉知声明。
· 服务流程:微信或qq转账红包,支付宝支付相关款项,然后我们通过微信、qq或邮箱发送文件。
· 联系客服微信/QQ:247390556(请注明来意) 邮箱a@xianzhi8.com

☛ 回到首页检索其他
·如果站内没找到您需要的地方志或资料也可联系客服帮您代寻
扫一扫添加微信或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