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志简介
-
书名: 吴堡县志
作者: 吴堡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页码: 872
书籍格式: PDF
出版时间: 1995
书籍大小: 62.7M
书籍清晰度: 清晰版
书籍完整性: 完整
一、新编《吴堡县志》由县情要览、大事记、各专志组成,县情要览,综述县情,
图录辅之,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以年系事,编年为主,兼用本末体,记叙建
县以来的大事、新事、要事;专志,平列门类,综述史实,设行政建置、自然环境、自
然灾害、人口、农牧、林业、水利水保、工业、交通邮电、商业、城乡建设、财税金
融、经济管理、党派社团、政务、军事、治安司法、民政、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文
物、卫生体育、人物、社会、方言、艺文26个分志。共136章、391节。县情要览、
大事记不设章、节。
二、本志贯穿古今,详今略古。上限一般在明初,对有些需溯源的事物,则适当上
溯;下限一般截止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即1989年。《县情要览》、《自然环
境志》、《自然灾害志》表格中的数据、《大事记》及有关专志甲领导人更迭下延到出版
前。
三、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实事求是地记述本县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
历史与现状。
四、本志以文为主,辅以表、图和照片。
五、专志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排列,平列设志、设章、设节。为突出地方特色,“红
枣”升格为章,“自然灾害”、“方言”升格为志。专志按事物性质归属,不受现行行政管理
系统的限制。同类事物,不论其隶属何部门,均编入一志或一章。
六、各专志之首,都冠以无标题小序,提示梗概,或作必要说明,或画龙点睛,指
出利弊,或抑浊扬清,以利资治。
七、文体,除引用古籍外,均用语体文。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之以本末体;
其余均用记叙文体,只记事实,少作评述,寓观点于材料之中。
八、历史纪年,1949年前,除记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权、军队和群众团体
的活动用公元纪年外,其余均用旧纪年,加注公元纪年,如民国元年(1912);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本志所称“解放后”指全国解放以后。本县解放于1940年2月28日,如指此,一律
前加“本县”或“本境”、“吴堡”字样。
九、政区及机关名称,均系当时名称。地名,除必要时用历史名称外,均用现在规
范名称,对口传音误,均校正过来,如“赤木峪”、“尺木峪”统一为“赤沐浴”。
十、各项数据:
(一)一般用本县统计局数字;统计局缺的,采用各有关单位档案数字。
(二)1949年以后的各项经济数字,除工农业总产值及工业、农业产值已按1980年不变价折算外,其它均为当年价。
十一、生人不立传;立传人物以对社会发展有较大贡献者为主,亦收入个别劣迹人
物;以本县籍为主,亦载少数在吴堡有较大影响的客籍人士。
十二、数字书写:
(一)凡表示数量的,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习惯用语、词汇、成语、专名和表述性
语言中的数字,则用汉字。
(二)百分比用阿拉伯数字,几分之几用汉字。
(三)旧纪年的年、月、日,用汉字(加注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并省略公
元二字)。公历月、日用阿拉伯数字,农历月、日用汉字。
十三、本志材料来自国家、省、地、县档案资料,正史、旧志、族谱、有关报刊、
专著;有关人士的回忆材料,经考证鉴别后载入
· 本陕西省吴堡县志.pdf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 在您联系我们之前请务必阅读理解的内容:《网站服务声明》在您联系我们之时即表明您已悉知声明。
· 服务流程:微信或qq转账红包,支付宝支付相关款项,然后我们通过微信、qq或邮箱发送文件。
· 联系客服微信/QQ:247390556(请注明来意) 邮箱a@xianzhi8.com

☛ 回到首页检索其他
·如果站内没找到您需要的地方志或资料也可联系客服帮您代寻
扫一扫添加微信或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