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定兴方言》
【作者】:陈淑静,许建中著
【出版社】:北京:方志出版社
【时间】:1997
【页数】:315
【ISBN】:7801221621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1 地理、人口
1.2 历史沿革
1.3 方言概况
1.31 方言归属
1.32 定兴方言的内部差异
1.地区差异
附录一 定兴方言分布地图
2.新老派差别
3.回汉民说话的不同
4.定兴话内部的语音分歧
1.语音特点
1.33定兴话方言特点略说
2.词汇特点
3.语法特点
1.4本书音标符号
附录二 本书所用国际音标符号与汉语拼音
字母对照表
第二章 语音分析
2.1 声母
2.2 韵母
2.3 声调
2.4 声韵调配合关系
2.4 声韵配合关系
2.42 声韵调配合表
2.51 后缀“儿”的读法
1.“儿”自成音节
2.5 语流音变
2.“儿”与前字的韵母结合成儿化韵
3.“儿”有时念儿尾,有时与前字韵母构成乙类儿化韵
4.结语
2.52连读变调
1.非叠字两字组的连续变调
2.叠字两字组连续变调
2.53轻声
1.轻声的调值
2.轻声字的韵母
2.54语气词“啊”、“欸”的音变
1.“啊”的音变举例
2.55合音、分音等
1.合音
2.“欸”的音变举例
2.分音词举例
3.连读形成的后缀“儿”
2.6文白异读字表
第三章 同音字表
附录三 单字特殊读音举例
附录四 地名中特殊读音举例
附录五 一般词语特殊读音举例
第四章 分类词表
凡例
1.天文
2.地理
3.时间、时令
4.农事
5.植物
6.动物
7.房舍
8.器具
9.人品
10.亲属
11.身体
12.病痛、医疗
13.服饰
14.饮食
15.起居
16.交际
17.婚丧生育
18.迷信
19.诉讼
20.商业
21.教育
22.游戏
23.动作、行为
24.性质、状态
25.方位
26.数量
27.代词
28.副词
29.介词、关联词语
30.助词、语气词
31.叹词、拟声词
附录六 定兴回汉民用词差异举例
附录七 定兴回民话中的外来词举例
5.12复合词与“子”尾词的不同
5.11单纯词与合成词的不同
5.1词法特点
第五章 语法特点
5.13“儿”缀词有所不同
1.“儿”缀的读法与普通话有明显区别
2.“儿”缀的来源和作用、位置等有区别
3.本方言带后缀“儿”的词比普通话多
5.14词缀“圪”、“巴”的运用
1.“圪”的运用
2.“巴”的运用
5.15表示完成态的助词“?”与“咧”
1.?liu
2.咧lie~lê
5.16 语气词“咧”
5.17 表复数的“们”
1.可能补语句
5.2 句法特点
5.21 几种有特点的句式
2.是非问句和反复问句
3.其他几种句式的特点
5.22 语序
第六章 语法例句
第七章 标音语料
7.1 儿歌
7.2 谚语
7.3 歇后语
7.4 谜语
7.5 绕口令
7.6 笑话儿(故事)
后记
定兴方言.pdf下载
定兴县境尧唐时为冀州、舜虞时为幽州,夏属冀州,殷商为幽州,周并州燕国地,春秋战国燕国地。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前226)始置范阳县,治所故城(今固城镇)。
西汉为范阳县,新莽更名顺阴,东汉范阳侯国,三国魏黄初五年(224)置范阳国。西晋泰始元年(265)复置范阳县。
北齐武平七年(576),范阳治所由故城迁至伏图城(今百楼村北“官城”)。
隋开皇元年(581)改范阳为遒县。开皇十年(590),治所移至城子(现属容城县)。
大业十三年(617)废遒县,入易县。唐、五代、辽、北宋,县境西北属涞水县,西南属易县,东南属容城县。
金大定六年(1166)割易县、涞水、容城三县地始置定兴县,取“大定兴盛”之意,治所在黄村(旧志皇甫店,今定兴县城)。元、明、清及民国沿用至今。
1949年属河北省保定专区。1958年,定兴县并入易县、徐水二县。
1961年,恢复定兴县建制。1970年,属保定地区。
1994年12月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组建新的地级保定市,定兴县属其所辖至今。
2000年,定兴县辖4个镇、12个乡:定兴镇、固城镇、贤寓镇、北河镇、张家庄乡、天宫寺乡、东落堡乡、小朱庄乡、柳卓乡、高里乡、姚村乡、杨村乡、李郁庄乡、北田乡、北南蔡乡、肖村乡。
2002年底,定兴县面积713.97平方千米,人口55.28万。辖4个镇、12个乡,7个社区居委会、274个村委会。县政驻地通兴东路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