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梅河口市志1986-2000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梅河口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与现状。编纂人员:于翠利
编纂单位:梅河口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内容时限:1986-2000
出版时间:2006年
出版单位:吉林人民出版社
书籍格式 : PDF
书籍清晰度 : 清晰版
书籍完整性 : 完整
概述 3
第一篇 建置 13
第一章 位置 沿革 区划 13
第一节 位置 13
第二节 沿革 13
第三节 区划 13
第二章 市区街道 14
第一节 新华街 14
第二节 解放街 14
第三节 和平街 15
第四节 福民街 16
第五节 光明街 17
第三章 镇 15
第一节 山城镇 18
第二节 海龙镇 19
第三节 红梅镇 20
第四节 新合镇 21
第五节 牛心顶镇 22
第六节 野猪河镇 22
第七节 一座营镇 23
第八节 康大营镇 24
第九节 曙光镇 25
第十节 黑山头镇 26
第十一节 进化镇 26
第十二节 中和镇 27
第十三节 水道镇 28
第十四节 大湾镇 29
第四章 乡 30
第一节 小杨满族朝鲜族乡 30
第二节 吉乐乡 31
第三节 姜家街乡 32
第四节 花园朝鲜族乡 33
第五节 四八石乡 34
第六节 李炉乡 35
第七节 义民乡 35
第八节 杏岭乡 36
第九节 湾龙乡 37
第十节 城南乡 38
第十一节 双兴乡 39
第十二节 兴华乡 40
第十三节 双泉乡 40
第二篇 自然环境 45
第一章 地理概况 45
第一节 地质 45
第二节 地貌 46
第三节 水文 47
第四节 土壤 45
第二章 气候 物候 50
第一节 气候 50
第二节 物候 54
第三章 自然资源 56
第一节 土地资源 56
第二节 水资源 56
第三节 矿产资源 57
第四节 生物资源 59
第四章 自然灾害 60
第一节 水灾 60
第二节 旱灾 61
第三节 风雹灾 61
第四节 低温冷害 62
第五节 虫灾 63
第六节 稻瘟病 63
第三篇 人口 民族 67
第一章 人口 67
第一节 人口规模 67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67
第三节 人口变化 69
第四节 人口构成 70
第五节 人口寿命 70
第二章 计划生育 7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71
第二节 计划生育宣传 71
第三节 节制生育措施 72
第四节 计划生育管理 72
第三章 民族 73
第一节 少数民族事务 73
第二节 民族构成 73
第三节 少数民族分布 74
第四篇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79
第一章 组织机构 79
第一节 工作机构 79
第二节 基层组织 80
第二章 代表大会 81
第一节 中共梅河口市代表会议 81
第二节 中共梅河口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81
第三节 中共梅河口市第二次代表大会 81
第四节 中共梅河口市第三次代表大会 81
第五节 中共梅河口市第四次代表大会 82
第三章 市委常委会议纪略 82
第四章 组织建设 8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83
第二节 干部管理 83
第三节 党员队伍 85
第四节 基层组织建设 87
第五章 宣传教育 8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87
第二节 理论教育 88
第三节 新闻工作 88
第四节 社会宣传 89
第五节 党员教育 89
第六节 干部管理 90
第六章 精神文明建设 9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90
第二节 主要活动 90
第七章 纪律检查 9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92
第二节 党风党纪教育 92
第三节 案件处理 93
第四节 党内监督 93
第八章 统战工作 9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95
第二节 宣传多党合作 95
第三节 组织参政议政 95
第四节 选贤任能 96
第九章 政法工作 9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96
第二节 组织协调 97
第三节 综合治理 97
第四节 排查工作 97
第十章 农村工作 9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98
第二节 组织协调 98
第三节 指导培训 98
第十一章 党史工作 9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99
第二节 主要工作 99
第十二章 老干部工作 10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00
第二节 网络管理 100
第三节 保障合法权益 100
第四节 老干部活动 100
第十三章 党校教育 10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01
第二节 党员干部培训 101
第三节 积极分子培训 102
第五篇 权力机关第一章组织机构 105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105
第一节 梅河口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108
第二节 梅河口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105
第三节 梅河口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109
第四节 梅河口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110
第五节 梅河口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111
第三章 常务委员会例会 112
第一节 梅河口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议 112
第二节 梅河口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议 112
第三节 梅河口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议 112
第四节 梅河口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议 113
第五节 梅河口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议 113
第四章 主要工作 119
第一节 依法监督 119
第二节 代表评议 121
第三节 人事任免 121
第四节 提案办理 121
第五节 换届选举 122
第六篇 行政机关 125
第一章 机构 125
第二章 政府会议 126
第三章 法制 信访 128
第一节 法制 128
第二节 信访 129
第四章 外事 侨务 129
第五章 地方志工作 130
第六章 基层政权 130
第七篇 人民政协 135
第一章 组织机构 135
第二章 政协会议 136
第一节 委员会议 136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议 139
第三章 主要活动 145
第一节 自身建设 145
第二节 协商监督 参政议政 146
第三节 咨询服务 147
第四节 三胞工作 147
第五节 提案办理 147
第六节 文史资料 148
第八篇 军事 151
第一章 人民武装 15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51
第二节 兵役 151
第三节 民兵 152
第二章 预备役部队 154
第一节 预备役登记 154
第二节 预备役部队编制 154
第三章 驻军与武警部队 154
第一节 驻军 154
第二节 武警 155
第四章 军事训练 156
第一节 驻军军事训练 156
第二节 武警训练 157
第五章 人民防空 15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57
第二节 人防工程 157
第三节 人防宣传 158
第九篇 公安 司法 161
第一章 公安 161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161
第二节 打击刑事犯罪 162
第三节 打处“法轮功”邪教组织 163
第四节 社会治安管理 163
第五节 交通消防管理 165
第二章 检察 166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166
第二节 刑事检察 166
第三节 经济检察 167
第四节 法纪检察 167
第五节 监所检察 167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167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167
第三章 审判 168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168
第二节 刑事审判 168
第三节 经济审判 169
第四节 民事审判 170
第五节 行政审判 172
第六节 案件执行 174
第七节 审判方式改革 174
第四章 司法行政 174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174
第二节 法制宣传 175
第三节 律师事务 175
第四节 法律公证 176
第五节 民事调解 176
第十篇 民主党派 工商联 179
第一章 中国民主同盟梅河口市委员会 179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79
第二节 盟员大会 179
第三节 主要活动 179
第二章 中国民主建国会梅河口市委员会 18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81
第二节 会员大会 181
第三节 主要活动 182
第三章 梅河口市工商业联合会 18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83
第二节 代表大会 183
第三节 基层组织 184
第四节 主要活动 184
第十一篇 群众和社会团体 189
第一章 群众团体 189
第一节 梅河口市总工会 189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梅河口市委员会 191
第三节 梅河口市妇女联合会 194
第二章 社会团体 196
第一节 梅河口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196
第二节 梅河口市残疾人联合会 198
第三节 梅河口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199
第四节 其他社会团体 201
第十二篇 民政 人事 劳动 207
第一章 民政 20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07
第二节 群众自治组织 207
第三节 救济 208
第四章 农作物 239
第一节 粮食作物 239
第二节 经济作物 242
第三节 蔬菜作物 242
第五章 农技农艺 243
第一节 耕作制度 243
第二节 施肥 244
第三节 作物栽培 245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247
第五节 品种改良 249
第六节 农业技术推广 250
第六章 农田基本建设 251
第一节 土壤普查成果利用 251
第二节 中低产田改良 251
第三节 农业综合开发 252
第七章 农业机具 252
第一节 种类 252
第二节 农业机械使用 254
第三节 农业机械管理 255
第四节 业务培训 256
第五节 农机技术推广 256
第八章 经营管理 256
第一节 农村财务管理 256
第二节 农村集体资金管理 257
第三节 农村审计 258
第四节 农村承包合同管理 259
第五节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259
第六节 收益分配 259
第十四篇 林业 263
第一章 机构 263
第一节 梅河口市林业局 263
第二节 林业场站 263
第二章 体制改革 264
第三章 林业资源 265
第一节 林业用地 265
第二节 森林蓄积量 266
第三节 森林分布 270
第四章 营林生产 270
第一节 苗木生产 270
第二节 造林 271
第三节 森林抚育 271
第四节 科学实验 272
第五节 四旁绿化 272
第六节 义务植树 273
第五章 森林保护 273
第一节 森林防火 273
第二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274
第六章 林政管理 275
第一节 林权管理 275
第二节 木材管理 276
第三节 野生动物保护 276
第四节 林业法制 276
第七章 林业综合开发 277
第十五篇 畜牧 特产 渔业 285
第一章 畜牧业 28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85
第二节 家畜家禽饲养 285
第三节 畜禽品种改良 286
第四节 疫病防治 287
第五节 饲料 289
第六节 定点屠宰 289
第二章 特产 290
第一节 种植业 290
第二节 养殖业 291
第三节 采集业 291
第三章 渔业 294
第一节 渔业体制改革 294
第二节 水面 294
第三节 养殖 294
第四节 苗种生产 294
第五节 捕捞 295
第六节 生产管理 296
第十六篇 水利 299
第一章 机构 299
第一节 梅河口市水利局 299
第二节 梅河口市海龙水库管理局 299
第三节 乡镇水利管理所 299
第二章 水利工程 299
第一节 蓄水工程 300
第二节 引水工程 303
第三节 提水工程 304
第四节 堤防工程 304
第三章 工程利用 305
第一节 灌溉 305
第二节 防洪排涝 305
第三节 综合利用 305
第四章 水利管理 306
第一节 施工管理 306
第二节 工程管理 307
第三节 灌溉管理 307
第四节 水资源管理 307
第五节 水利投资 308
第六节 防汛抢险 309
第五章 水土保持 310
第一节 水土流失 310
第二节 水土治理 310
第十七篇 工业 313
第一章 机构 313
第一节 梅河口市重工业局 313
第二节 梅河口市二轻工业局 313
第三节 梅河口市轻化工业局 313
第四节 梅河口市乡镇企业管理局 313
第五节 梅河口市医药管理局 314
第二章 经营体制 314
第一节 国有企业 314
第二节 民营企业 315
第三节 中外合资企业 315
第三章 企业改革 316
第一节 承包经营 316
第二节 企业租赁 317
第三节 企业兼并 317
第四节 股份制 317
第五节 集团化管理 317
第六节 企业破产 318
第四章 行业门类 319
第一节 建材工业 319
第二节 机械工业 320
第三节 纺织 服装工业 320
第四节 食品 饮料工业 321
第五节 化学 医药工业 322
第六节 采掘 冶金工业 324
第七节 造纸 印刷工业 325
第八节 电力工业 327
第九节 橡胶 塑料工业 327
第十节 其他工业 328
第五章 经营管理 329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29
第二节 质量管理 329
第三节 经济效益 330
第六章 驻梅企业简介 332
第一节 梅河煤矿 332
第二节 吉林省石油总公司梅河口支公司 333
第三节 吉林省石油总公司山城镇储运公司 333
第四节 辽源矿务局建井工程处 334
第五节 吉林省煤田地质一○二勘探公司 334
第十八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337
第一章 机构 337
第一节 梅河口市建设局 337
第二节 梅河口市房地产管理局 337
第三节 梅河口市供电局 338
第四节 梅河口市农电局 335
第五节 梅河口市环境保护局 338
第二章 城乡规划 339
第一节 市区规划 339
第二节 村镇规划 340
第三章 市区建设 340
第一节 街道 340
第二节 公共交通 341
第三节 公共建筑 342
第四节 城市供电 343
第五节 给排水 344
第六节 城市供热 345
第七节 燃气供应 345
第八节 园林绿化 346
第九节 环境卫生 346
第十节 城管监察 347
第四章 房地产 348
第一节 住房制度改革 348
第二节 住宅建设与房地产开发 348
第三节 房地产交易与产权产籍管理 349
第四节 物业管理 350
第五章 乡镇建设 350
第一节 供电 350
第二节 供水 351
第三节 道路 352
第四节 农村公共建筑 353
第五节 住宅建设 353
第六章 建筑业 353
第一节 行业状况 353
第二节 建筑设计 354
第三节 建筑施工 354
第四节 建筑管理 354
第七章 环境保护 355
第一节 环境污染 355
第二节 环境监测 356
第三节 环境监理 356
第四节 环境治理 357
第五节 生态建设与保护 358
第十九篇 交通 邮电 361
第一章 公路 36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61
第二节 路线 361
第三节 桥涵 363
第四节 公路管理 365
第五节 工程建设 368
第六节 公路运输 369
第二章 铁路 37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71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 374
第三节 干线 375
第四节 车站 376
第五节 设施 设备 377
第六节 运输 379
第七节 安全生产 380
第三章 邮政 38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81
第二节 邮政业务 381
第三节 邮路 384
第四章 电信 38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84
第二节 电信业务 385
第三节 移动通信 387
第四节 联通通信 387
第二十篇 商贸 391
第一章 管理机构 391
第一节 梅河口市商业局 391
第二节 梅河口市供销合作联合社 391
第三节 梅河口市物资局 392
第二章 经营机构 392
第一节 国营二级批发企业 392
第二节 商业系统企业 394
第三节 供销系统企业 394
第四节 物资系统企业 395
第五节 集体商业 395
第六节 个体私营商业 396
第三章 体制改革 397
第一节 商业系统改革 397
第二节 供销系统改革 399
第三节 物资系统改革 400
第四节 二级批发企业改革 401
第四章 商品经营 402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 402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 403
第三节 副食品 405
第四节 物资产品 409
第五节 农副土特产品 411
第六节 废旧物资 412
第五章 饮食服务 413
第一节 饮食业 413
第二节 旅店业 413
第三节 洗浴业 414
第四节 修理业 414
第五节 其他服务业 415
第六章 对外贸易 416
第一节 梅河口土畜产进出口公司 416
第二节 梅河口市外贸总公司 417
第三节 梅河口市果仁市场概况 418
第二十一篇 粮食 421
第一章 机构 421
第一节 梅河口市粮食局 421
第二节 乡镇粮库 粮食管理所 421
第三节 梅河口市盐业公司 422
第二章 粮食体制改革 422
第三章 粮食收购 423
第一节 征购粮 423
第二节 议价收购 424
第四章 粮油销售 425
第一节 国营销售 425
第二节 私营销售 427
第五章 储运 428
第一节 仓储 425
第二节 调运 431
第六章 盐业经营 432
第一节 食盐购销 432
第二节 盐业管理 433
第二十二篇 财政 税务 437
第一章 财政 43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37
第二节 财政体制改革 437
第三节 财政收入 438
第四节 财政支出 439
第五节 经济建设投资 440
第六节 财政管理 443
第二章 税务 44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49
第二节 税务体制改革 450
第三节 税制 税种 451
第四节 税收 452
第五节 税收管理 454
第二十三篇 金融 461
第一章 机构 461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梅河口市支行 461
第二节 中国建设银行梅河口市支行 461
第三节 中国工商银行梅河口市支行 461
第四节 中国农业银行梅河口市支行 462
第五节 中国银行梅河口市支行 462
第六节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梅河口市支行 463
第七节 梅河口市农村信用联社 463
第八节 梅河口市城市信用社 463
第二章 金融体制改革 464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职能改革 464
第二节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 464
第三节 整顿金融机构 464
第三章 货币 465
第一节 货币流通 465
第二节 货币管理 467
第四章 信贷 468
第一节 工商信贷 468
第二节 农业信贷 468
第三节 固定资产贷款 469
第四节 农业政策性信贷 469
第五节 城市信用社贷款 470
第六节 贷款利率 470
第五章 储蓄 471
第一节 对公存款 471
第二节 储蓄存款 472
第三节 存款利率 473
第四节 储蓄网点 474
第六章 结算 474
第一节 转账结算 474
第二节 现金结算 475
第三节 信用卡结算 475
第四节 结算管理 475
第五节 外币兑换 475
第七章 债券 476
第一节 国家债券 476
第二节 企业债券 477
第八章 保险 477
第一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梅河口市支公司 477
第二节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梅河口市支公司 478
第三节 梅河口市太平洋保险公司 478
第四节 保险种类 478
第五节 保费收入 479
第六节 理赔 479
第二十四篇 经济综合管理 483
第一章 计划管理 48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83
第二节 计划体制改革 483
第三节 计划编制 484
第四节 计划实施 485
第二章 统计管理 48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85
第二节 体制改革 486
第三节 统计内容 486
第四节 统计调查 487
第五节 统计法制建设 489
第六节 统计服务 491
第三章 物价管理 49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92
第二节 体制改革 492
第三节 价格管理 492
第四节 物价指数 498
第五节 物价监督检查 499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50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02
第二节 体制改革 502
第三节 市场建设 502
第四节 企业登记 503
第五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504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 504
第七节 查处违法经营 506
第五章 技术监督 50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06
第二节 质量监督管理 507
第三节 计量监督管理 508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510
第六章 审计管理 51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12
第二节 宣传贯彻《审计法》 512
第三节 财政金融审计 512
第四节 企业审计 512
第五节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 513
第六节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514
第七节 社会审计 514
第八节 内部审计 514
第七章 土地管理 51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15
第二节 土地调查 515
第三节 土地登记发证 516
第四节 土地统计 规划 516
第五节 土地有偿使用 517
第六节 土地保护与开发利用 517
第七节 土地监察 515
第八章 矿产资源管理 519
第一节 矿产资源开发 519
第二节 采矿登记 520
第三节 监督管理 520
第九章 对外经济管理 52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21
第二节 外经管理 521
第三节 招商引资 522
第十章 烟草专卖管理 52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23
第二节 体制改革 523
第三节 市场管理 524
第四节 卷烟经销 525
第十一章 国有资产管理 52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26
第二节 资产管理 526
第二十五篇 教育 531
第一章 机构设置 531
第二章 教育改革 531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 531
第二节 教学改革 531
第三节 依法治教 532
第三章 教育行政 533
第一节 行政管理 533
第二节 教育设施 533
第三节 教育经费 536
第四节 勤工俭学 536
第五节 社会办学 536
第四章 学前教育 537
第一节 幼儿园 537
第二节 学前班 538
第五章 小学教育 539
第一节 公立小学 539
第二节 私立小学 541
第六章 中学教育 542
第一节 市直属中学 542
第二节 乡镇(街)中学 543
第三节 私立中学 543
第七章 职业技术教育 546
第一节 梅河口市第一职业高中(技工学校) 546
第二节 梅河口市第二职业高中 546
第三节 梅河口市第三职业高中 547
第四节 梅河口市朝鲜族职业高中 547
第八章 中等专业教育 548
第一节 海龙师范学校 548
第二节 梅河口市中等专业学校 548
第三节 梅河口市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549
第四节 梅河口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550
第九章 高等教育 550
第一节 梅河口市电视大学管理站 550
第二节 省委党校梅河口函授站 551
第十章 成人教育 551
第一节 教师进修学校 551
第二节 自学考试 551
第三节 函授学习 552
第四节 扫盲和农业技术培训 552
第五节 职工教育 552
第十一章 少数民族教育 553
第一节 梅河口市朝鲜族实验小学 553
第二节 梅河口市第十一中学 553
第十二章 特殊教育 554
第一节 梅河口市聋哑职业学校 554
第二节 梅河口监狱育新学校 554
第三节 吉林省戏曲学校梅河口分校 554
第四节 梅河口市少林太极武术学校 555
第十三章 教师 555
第一节 教师数量 555
第二节 教师结构 555
第三节 教师培训 557
第四节 教师待遇 557
第二十六篇 科学技术 561
第一章 机构 561
第一节 梅河口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561
第二节 梅河口市科学技术协会 561
第三节 梅河口市气象局 561
第二章 科技改革与发展 562
第三章 科技活动 562
第四章 科技队伍 564
第一节 科技队伍结构 564
第二节 科技人员分布 564
第五章 科学普及 565
第一节 科技宣传 565
第二节 技术培训 565
第六章 科技成果 566
第一节 农医科技成果 566
第二节 工业科技成果 566
第三节 科技成果推广 567
第七章 气象 568
第一节 气象观测 565
第二节 天气预报 568
第三节 农业气象 568
第四节 地震监测 568
第二十七篇 文化 体育 571
第一章 机构 571
第一节 梅河口市文化体育局 571
第二节 梅河口市广播电视管理局 571
第三节 梅河口日报社 571
第四节 梅河口市档案局 572
第二章 文化 572
第一节 文化队伍 572
第二节 体制改革 572
第三节 文化艺术 573
第四节 文物古迹 575
第五节 图书 575
第六节 群众文化 576
第七节 文化市场管理 577
第三章 广播电视 578
第一节 广播 578
第二节 电视 579
第四章 报纸 580
第一节 采访 580
第二节 编辑 581
第三节 印刷 发行 581
第五章 档案 582
第一节 档案收集 582
第二节 档案整理 583
第三节 档案编研 584
第四节 档案利用 584
第五节 档案保管 585
第六章 体育 586
第一节 体育队伍 586
第二节 学校体育 586
第三节 群众体育 587
第四节 体育设施 587
第五节 人才培养 588
第六节 体育竞赛 588
第二十八篇 卫生 595
第一章 机构设置 595
第二章 体制改革 595
第一节 防保体制改革 595
第二节 管理体制改革 595
第三节 管理制度改革 596
第三章 医疗 596
第一节 医疗单位 596
第二节 医疗队伍 601
第三节 医疗设备 601
第四节 医疗技术 602
第五节 公费医疗 603
第六节 医疗供血 604
第四章 防疫 604
第一节 防疫站所 604
第二节 环境卫生 606
第三节 食品卫生 607
第四节 劳动卫生 607
第五节 学校卫生 608
第六节 传染病 608
第七节 地方病 609
第五章 卫生保健 610
第一节 梅河口市妇幼保健院 610
第二节 妇女保健 611
第三节 幼儿保健 611
第四节 其他保健 613
第六章 爱国卫生 61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14
第二节 爱国卫生活动 614
第七章 药政 药检 615
第一节 药检机构 615
第二节 药品检验 615
第三节 药品供应 616
第二十九篇 社会 621
第一章 人民生活 621
第一节 城镇人民生活 621
第二节 乡村人民生活 621
第二章 民俗 623
第一节 衣食住行 623
第二节 婚丧生寿 624
第三节 岁时节令 625
第三章 社会新风 627
第一节 尊敬老人 627
第二节 关心下一代 627
第三节 文明家庭 627
第四节 捐资助学 628
第五节 拾金不昧 628
第四章 歌谣 谚语 方言 628
第一节 歌谣 628
第二节 谚语 631
第三节 方言 632
第五章 宗教 632
第一节 佛教 632
第二节 道教 633
第三节 伊斯兰教 633
第四节 天主教 634
第五节 基督教 635
第三十篇 人物 639
第一章 人物传略 639
第二章 人物简介 645
补遗 659
大事记 663
附录 679
《梅河口市志》(1986~2000)编审机构 人员 687
《梅河口市志》(1986~2000)编纂始末 689
索引 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