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县卫生志 1851-1984
安丘县卫生志 1851-1984
207 页
作者:
安丘县卫生局
目录 1
概述 1
一、建国前医疗状况 1
第一章 大事记(1851—1984) 1
二、建国后医疗卫生概况 2
第二章 卫生管理机构设置与沿革 12
第一节 建国前卫生行政机构 12
第二节 建国后卫生行政机构 12
一、安丘县卫生(科)局 12
二、丘南县、潍安县卫生科 16
三、安丘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16
四、中共安丘县委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 16
五、安丘县食品卫生领导小组 16
第三节 卫生事业机构 17
一、安丘县卫生防疫站 17
三、安丘县皮肤病防治站 19
二、安丘县妇幼保健站 19
四、安丘县药品检验所 20
第三章 医疗 23
第一节 建国前医疗状况 23
一、民间医生 23
二、西医传入 24
三、安丘县卫生院 27
一、区卫生所 30
第二节 建国后医疗机构的设置与沿革 30
二、联合诊所 32
第三节 安丘县人民医院 33
第四节 潍安县卫生院 45
第五节 丘南县卫生院 46
第六节 荣复军人疗养院 46
第七节 县分院、乡镇卫生院 46
第八节 驻军医院 65
第九节 企事业单位卫生室 65
第十节 卫生队伍 70
第十一节 医疗队 71
一、外来医疗队 71
二、县医疗队 72
三、抢险救灾实例 73
第四章 医药 75
第一节 建国前私人药铺、药房 75
第二节 建国后药品器械的供应及沿革 77
第三节 药品加工生产 77
第四节 药政管理 79
第五节 县内中药源 82
第五章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 84
第一节 中医 84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 89
第六章 乡村医生、村卫生室 93
第一节 乡村医生 93
第二节 村卫生室 95
第一节 建国前传染病流行概况 100
第七章 防病灭病 100
第二节 建国后主要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 102
一、黑热病 102
二、疟疾 103
三、丝虫病 105
四、地方性甲状腺肿 109
五、流行性出血热 111
六、狂犬病 111
七、肺结核 112
第三节 麻风病与头癣病的防治 114
一、麻风病 114
二、头癣病 117
第四节 予防接种 118
第五节 传染病管理 119
第六节 工业卫生 121
第七节 学校卫生 124
第八节 食品卫生 125
第九节 卫生宣传 133
第八章 爱国卫生运动 135
第一节 反细菌战 135
第二节 除四害、两管五改 135
第三节 环境卫生 138
第九章 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 145
第一节 妇幼保健 145
一、旧法接生 145
二、新法接生 146
三、妇女病查治 147
四、妇女劳动保护 148
五、儿童保健 148
第二节 计划生育 149
第十章 医学教育 151
第一节 带徒式教育 151
第二节 学校教育 152
第三节 短期训练班 153
第四节 进修 155
第十一章 卫生经费与公费医疗 155
第一节 卫生经费 155
第二节 公费医疗 157
第十二章 党群组织及学术团体 162
第一节 党群组织 162
一、党组织 162
二、团组织 163
三、工会组织 163
四、卫生工作者协会 164
第二节 学术团体 169
医学会 169
第十三章 医案、医话、单方、验方 173
第一节 医案 173
一、中医医案 173
暴喘 174
消渴 174
膨胀 175
眩晕 176
脱疽 177
二、西医病案 178
三、中西医结合病案 180
第二节 医话 182
一、谈用疏肝解郁汤治疗行经之乳房胀痛 182
二、《外科秘录卷十发无定处》 183
第三节 单方、验方 184
第十四章 医林人物 187
一、著名医学博士周颂声 187
二、寄生虫病学教授王福溢 188
三、临床检验学教授于复新 189
四、生理学教授张子圣 191
六、寄生虫病学副教授王永祥简介 192
五、妇产科教授王同观简介 192
七、泌尿外科教授刘士怡简介 193
八、病理学副教授周惠民简介 194
九、外科教授张之湘简介 194
十、内科名医张仲山 195
十一、山东医学院中医教师周松清 196
十二、外科世医吕孝端 197
十三、针灸学副主任医师钟岳琦 197
十四、儒医于麟阁 198
十五、刘盘 199
十六、曹绪武 199
十七、刘用康 199
十八、中医外科主任医师张延年简介 200
附:安丘县卫生系统出席省以上先进集体或个人劳模会议代表一览表第十五章 附录 202
一、省级以上报纸发表的文章 202
二、省级以上杂志发表的文章 203
安丘县卫生志编纂领导小组暨编辑组人员名单 203
编后记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