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阴市土壤志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0 年
744 页
ISBN 750231265X
作者:
黄启武,王克孟主编
第一章 基本情况 1
第一节 行政概况 1
第二节 土地资源 2
第三节 农业气候、水文和生物资源 5
第四节 社会经济技术条件 11
第五节 社会经济情况 15
第二章 土壤形成条件 25
第一节 气候情况 25
一、气温与地温 26
二、降水量和蒸发量 28
第二节 地貌水文情况 29
一、地貌与土壤 29
二、水文情况 32
第三节 母岩、母质情况 37
一、地层岩性与土壤 37
二、成土母质 37
第四节 植被情况 39
第五节 轮作与施肥情况 40
第三章 土壤分类及其分布规律第一节 土壤分类的原则和命名 44
一、土壤分类原则 44
二、土壤命名 46
第二节 土壤分类依据及分类系统 47
一、土壤分类依据 47
二、淮阴市土壤分类系统 49
第三节 土壤分布规律 49
第四章 土壤类型概述 69
第一节 水稻土类 69
一、渗育型水稻土亚类 73
(一)姜黑土土属 76
(二)潮黄土土属 84
(三)泥黄土土属 90
二、潴育型水稻土亚类 100
(一)粘黄土土属 103
(二)灰白土土属 111
(三)姜乌土土属 118
(四)乌土土属 125
三、潜育型水稻土亚类 133
(一)黑烘土土属 136
(二)青泥土土属 141
第二节 潮土 150
一、黄潮土亚类 154
(一)飞沙土土属 157
(二)沙土土属 163
(三)两合土土属 170
(四)淤土土属 178
(五)堆黑土土属 186
二、棕潮土亚类 192
(一)棕沙土土属 195
(二)棕黄土土属 200
(三)老黄土土属 208
三、盐碱性潮土亚类 217
(一)碱化土土属 222
(二)面碱土土属 230
(三)盐碱土土属 235
第三节 砂姜黑土 246
一、岗黑土土属 249
二、湖黑土土属 256
第四节 棕壤 264
一、粗骨棕壤亚类 268
二、白浆化棕壤亚类 272
(一)包浆土土属 277
(二)白浆土土属 285
(三)黑板土土属 292
第五节 黄棕壤 297
一、黄褐土亚类 301
(一)岗黄土土属 304
(二)岗白土土属 310
(三)砾石土土属 318
(四)潮岗土土属 324
(五)绿粘土土属 330
二、粘盘黄棕壤亚类 336
(一)黄岗土土属 340
(二)白岗土土属 345
第六节 基性岩土 355
一、暗色土土属 358
二、潮暗土土属 364
三、凹凸棒石土土属 372
第七节 石灰岩土 379
一、棕色石灰土土属 382
二、石灰岩淤土土属 388
第八节 紫色岩土 394
一、紫沙土土属 397
二、红沙土土属 402
三、山红土土属 410
第五章 土壤的肥力状况 415
第一节 土壤的形态特征 415
一、土体构型 415
二、土壤颜色 417
第二节 土壤的物理性状 419
一、土壤质地 419
二、土壤容重和孔隙度 421
三、土壤的团粒结构 422
第三节 土壤的水分状况 425
第四节 土壤化学性质 425
一、土壤酸碱性和土壤碳酸钙 425
二、土壤有机质和全氮 429
三、土壤全磷和速效磷 436
四、土壤全钾、缓效钾和速效钾 444
五、微量元素 448
六、土壤代换量 453
七、土壤盐分 455
第六章 土壤改良和培肥 457
第一节 低产土改良过程 457
第二节 对具有限制性因素土壤的改良利用 461
一、水湿粘型土壤的改良利用 463
二、砂板瘦土壤的改良利用 467
三、盐碱土的改良利用 470
四、具有障碍层土壤的改良利用 472
五、土层薄类土壤的改良利用 478
第三节 淮阴市高产土壤指标 482
一、高产田块粮食产量情况 482
二、农田基本建设情况 482
三、高产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483
四、高产土壤的物理性质指标 485
五、高产土壤的化学性状指标 486
第四节 中产田的基本情况 489
一、中产田的物理性状 489
二、中产田的化学性状 492
第五节 培肥中产田,建设高产田 495
第七章 土地资源的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第一节 土地资源的数量 499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 503
第三节 土壤资源的评价 509
第四节 土壤资源的类型评价 521
第五节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526
第八章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538
第一节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原则及依据 538
第二节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方案 539
第三节 西北沂河洼地砂姜黑土治水增肥改土区 539
第四节 中部平原潮土增肥治盐改土培肥区 547
第五节 渠南低平原水稻土治水改土培肥区 555
第六节 淮南低山丘陵黄棕壤综合治理改土培肥区 562
第九章 土壤普查成果应用 575
第一节 做好土壤普查成果应用准备工作 575
第二节 当前土壤耕作中的问题 578
第三节 因土种植利用调整作物布局 589
第四节 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土壤 593
第五节 增施化肥提高产量 604
一、因土因作物增施氮肥 604
二、因土因作物增施磷肥 611
三、因土因作物增施钾肥 618
四、因土因作物增施微肥 622
第六节 定产测土配方施肥 626
第七节 土壤生产力及其提高措施 638
第八节 土壤肥力监测点的建立与效果 642
第九节 土壤肥料工作设想 648
附录部分 650
附录一:专题调查 650
Ⅰ、淮阴市花碱土的研究与治理 650
一、淮阴市花碱土的面积与分布 650
二、淮阴市花碱土的特点与成因 653
三、淮阴市花碱土的治理研究 662
四、淮阴市花碱土的综合治理 671
五、淮阴市花碱土治理的效益 675
六、今后治理花碱土的设想 678
Ⅱ、淮阴地区地质地貌对土壤形成发育的影响一、地质基础 680
二、地貌类型 683
三、成土母质 684
四、地貌发育过程与土壤形成 688
Ⅲ、淮阴市砂姜黑土的综合治理 691
一、淮阴市砂姜黑土的面积与分布 691
二、砂姜黑土的治理与效果 691
三、目前砂姜黑土改良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695
四、砂姜黑土的综合治理措施 696
Ⅳ、耕地土壤的数量变化及其保护措施初探一、耕地土壤的数量变化情况 702
二、耕地土壤减少的原因 703
三、耕地土壤的保护措施 705
Ⅴ、淮阴市肥料结构调查情况总结一、全市肥料结构情况 709
二、农户施肥结构现状 710
三、肥料结构分析及土壤养分平衡 712
四、经验和教训 716
附录二:淮阴市第二次土壤普查总结Ⅰ、淮阴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总结一、概况 717
二、成果 717
三、做法与体会 720
四、打算 722
Ⅱ、淮阴市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工作总结一、普查成果 724
二、成果精度 724
三、主要做法 727
四、体会 731
附录三:淮阴市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鉴定验收及获奖情况一、鉴定验收情况 734
二、得奖情况 735
附录四:参加淮阴市第二次土壤普查人员名单 738
附录五:淮阴市第二次土壤普查中所采用的化验方法 742
附录六:主要参考文献 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