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兴国县志》
【作者】:兴国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出版社】:品新艺术印装中心
【时间】:2001
【页数】:926
【ISBN】:
网页整理:中国县志吧 xianzhi8.com
本志通合古今。上限一般追溯事物在县域内的发端,下限至1985年,有的事物记述至付印时为止。按照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兴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兴国建县,迄今已逾千年。自宋至清,其间曾十修县志,而清同治十一年《兴国县志》成书后,百余年间史实,至1988年才编出版。
浩瀚历史长河,风云变幻。特别在二十世纪,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在日新月异中前进。世纪之初的苏维埃时期,只有23万人口的兴国,就有8万多人参军参战,占当时全县男青壮年的80%还多:漫漫长征途中,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烈士长眠。兴国儿女,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牺牲,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解放后,兴国又以孕育了54 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军而被誉称为“将军县”。
新编《兴国县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详尽、真实地记载了兴国建县以来、尤其是苏维埃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光辉历程,使为政者有史可鉴:为文者有据可依;为民者则更好地了解解历史、教化后人。赢得了广大读者喜爱,激发了人民群众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豪情。新编《兴国县志》3000册,也在人们的争阅争购中很快告罄。
为让好书不绝,新志广传,满足读者的需求,经中·共兴国县委县人民政府批准决定重印。重印中,除对原书的文字进行改错、补漏,对部分图片重新拍摄外,余者保持不变,
概述
大事记
苏区纪略
卷一 建置 区划
第一章 建置
第一节 县域
第二节 建置沿革
第二章 区划
第一节 区划变革
第二节 乡、镇概况
卷二 人口 民族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户口
第二节 人口结构
第三节 计划生育
第四节 百岁寿星
第二章 民族
第一节 结构
第二节 分布
第三节 畬族
卷三 自然地理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第一节 地质
第二节 地貌
第二章 山脉 水系
第一节 山脉
第二节 水系
第三章 土壤 植被
第一节 土壤
第二节 植被
第四章 气候 水文 灾害
第一节 气候
第二节 水文
第三节 灾害
第五章 自然资源
第一节 植物资源
第二节 动物资源
第三节 矿物资源
第四节 水力资源
卷四 农牧渔业
第一章 农业
第一节 土地制度
第二节 经营管理
第三节 耕地
第四节 作物
第五节 农业技术
第二章 畜牧业
第一节 饲料资源
第二节 畜种与饲养
第三节 疫病与防治
第三章 渔业
第一节 水域水质
第二节 繁育养殖
第三节 鱼病与防治
第四章 机构
第一节 行政机构
第二节 企、事业单位
卷五 林业
第一章 森林资源
第一节 林业用地
第二节 森林蓄积和分布
第三节 林、树种类
第四节 林业经济
第二章 营林生产
第一节 采种育苗
第二节 植树造林
第三节 抚育管理
第三章 林业基地
第一节 国营林场
第二节 集体林场
第四章 木竹经营
第一节 木竹采伐
第二节 木竹购销
第五章 林政管理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山林权属
第三节 森林保护
第四节 育林费征收
第五节 木竹放行
卷六 水利 水电
第一章 水利设施
第一节 蓄水工程
第二节 引水工程
第三节 提水工程
第四节 治河、修堤
第二章 水电工程
第一节 发电
第二节 供电
第三章 管理机构
第一节 县属局
第二节 基层单位
卷七 水土保持
第一章 水土流失
第一节 流失状况
第二节 流失成因
第二章 综合治理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治理
第三节 效益
卷八 名优特产
第一章 农副产品
第一节 粮油产品
第二节 渔牧业产品
第三节 果茶蔬产品
第四节 中草药材
第二章 工业产品
第一节 机械工业产品
第二节 建材、化工产品
第三节 手工业产品
第四节 食品加工产品
卷九 工业
第一章 管理机构
第一节 工业机构
第二节 二轻工业机构
第三节 乡镇企业管理机构
第二章 企业类型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
第三节 私营、公私合营工业
第三章 生产经营
第一节 资产设备
第二节 产品产量
第三节 总产值、全员劳动生产率
第四节 经济效益
第四章 主要工业行业
第一节 采掘、冶金
第二节 机械修造
第三节 食品、饮料
第四节 织染、缝纫、皮革
第五节 建筑材料、陶瓷
第六节 化工、塑料、玻璃
第七节 造纸、文化用品、印刷
第八节 木竹加工
卷十 交通运输
第一章 道路
第一节 陆路
第二节 水路
第三节 桥渡
第二章 运输
第一节 水运
第二节 陆运
第三节 装卸
第三章 管理
第一节 行政管理
第二节 公路养护
第三节 交通监理
卷十一 邮政 电信
第一章 机构设置
第一节 县邮政电信局
第二节 基层邮电所(站)
第二章 邮政
第一节 邮路投递
第二节 营业项目
第三节 集邮
第四节 邮政设备
第三章 电信
第一节 电话杆路
第二节 营业项目
第三节 电信设备
第四章 企业管理
第一节 职工教育
第二节 生产管理
第三节 经济效益
卷十二 县城建设与环境保护
第一章 县城建设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主要建设
第三节 建筑企业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第二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污染状况
第二节 治理措施
卷十三 商业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县商业局
第二节 县供销合作社
第二章 私营商业
第一节 行业
第二节 对私营商业的改造
第三章 集体商业
第一节 消费合作社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第三节 合作商业
第四章 国营商业
第一节 副食、食品、盐业、烟草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
第三节 燃料、药料、外贸
第四节 饮食服务业
第五章 购销网点
第一节 商品购销
第二节 城乡网点
卷十四 粮油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县局
第二节 基层单位
第二章 购销
第一节 粮油市场
第二节 收购
第三节 供销
第三章 储运
第一节 仓储
第二节 保管
第三节 调运
第四章 加工
第一节 粮豆加工
第二节 油脂加工
第三节 饲料加工
第五章 财务管理
第一节 财务制度
第二节 经济效益
卷十五 财税
第一章 财政
第一节 行政管理
第二节 财政体制
第三节 财政收支
第二章 审计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审计工作
第三章 税务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农业税
第三节 工商各税
卷十六 金融
第一章 机构
第一节 当铺、钱店
第二节 银行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
第二章 货币
第一节 种类、比值
第二节 货币斗争
第三节 发行、流通
第四节 货币管理
第三章 银行业务
第一节 存款
第二节 信贷
第三节 侨汇
第四节 基建拨款、贷款
第四章 保险
第一节 机构设置
第二节 保险业务
第五章 金库 债券
第一节 金库
第二节 债券
卷十七 经济管理
第一章 计划管理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计划编制
第三节 管理措施
第二章 统计管理
第一节 统计机构
第二节 统计工作
第三章 物资管理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物资调拨
第四章 工商管理
第一节 工商行政
第二节 市场管理
第三节 企业管理
第四节 合同管理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第五章 物价管理
第一节 行政管理
第二节 物价调整
第三节 物价今昔
第六章 计量管理
第一节 计量制度
第二节 管理措施
卷十八 政党群团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第一节 早期建党活动
第二节 县委
第三节 基层组织与党员
第四节 党代表大会
第五节 组织建设
第六节 宣传教育
第七节 统一战线
第八节 纪律检查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第二节 其他党派
第三章 群众团体
第一节 工会
第二节 农民协会
第三节 妇女组织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
第五节 工商组织
第六节 县反帝拥苏大同盟
第七节 县革命互济会
第八节 县抗敌(日)后援会
第九节 县中苏友好协会
第十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第十一节 文艺、学术团体
卷十九 政权
第一章 权力机关
第一节 县工农兵代表大会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章 行政机关
第一节 县署
第二节 县政府
第三节 县苏维埃政府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第五节 信访
第三章 议政机关
第一节 县参议会
第二节 县政治协商会议
卷二十 公安 司法
第一章 治安
第一节 治安机关
第二节 社会治安
第三节 户籍管理
第四节 消防
第二章 检察
第一节 检察机关
第二节 检察工作
第三章 审判
第一节 审判机关
第二节 案件审判
第四章 司法行政
第一节 司法行政机关
第二节 法制宣传
第三节 纠纷调解
第四节 公证、律师
卷二十一 民政
第一章 机构
第二章 优待抚恤
第一节 拥军优属
第二节 烈士褒恤
第三节 伤残人员优抚
第三章 安置工作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第二节离、退休军人安置
第四章 救灾 救济
第一节 生产救灾
第二节 社会救济
第五章 社会福利
第一节 慈善事业
第二节 福利事业
第六章 老区建设
第一节 管理
第二节 经费、项目
第七章 地方选举
第一节 普选
第二节 县级选举
第八章 婚姻登记
第一节 婚姻法宣传
第二节 结婚、离婚
卷二十二 劳动 人事
第一章 劳动
第一节 管理
第二节 就业
第三节 职业训练
第四节 工资
第二章 人事
第一节 任免
第二节 编制
第三节 考核
第四节 干部培训
第三章 离休 退休 退职
第一节 离休
第二节 退休、退职
第三节 管理
卷二十三 外事 侨务
第一章 外事
第一节 外事管理
第二节 外事接待
第二章 侨务
第一节 侨胞状况
第二节 侨务工作
卷二十四 军事
第一章 兵役
第一节 募兵
第二节 征兵
第三节 志愿兵、义务兵
第二章 群众武装
第一节 纠察队、游击队、赤卫队、暴动队
第二节 民兵
第三章 地方武装
第一节 武装机构
第二节 武装力量
第四章 驻军与军事设施
第一节 驻军
第二节 军事设施
第五章 重大兵事纪略
一、文天祥在兴国开府抗元
二、兴国烟兵抗清始末
三、衣锦乡农民的抗清斗争
四、郑成功遗部在兴国的反清斗争
五、太平军转战兴国
六、兴国工农武装暴动
七、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在兴国的三大胜仗
八、红一方面军长征前夕在兴国的阻击战
九、日本侵略军在兴国的暴行
九、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兴国
卷二十五 文化
第一章 机构
第二章 群众文化
第一节馆、站文化活动
第二节 民间文艺
第三节 兴国山歌
第四节 民间传说
第三章 戏剧 电影
第一节 戏剧
第二节 电影
第四章 新闻
第一节 报刊
第二节 广播
第三节 电视
第五章 图书 档案
第一节 图书
第二节 档案
卷二十六 教育
第一章 县学 书院 私塾
第一节 县学
第二节 书院
第三节 义学、私塾
第二章 幼儿教育
第一节 幼儿园(院)
第二节 学制、课程、教法
第三章 小学教育
第一节 学校
第二节 教学
第四章 中学教育
第一节 学校
第二节 教学
第五章 专业职业教育
第一节 专业学校
第二节 职业学校
第六章 成人教育
第一节 扫除文盲
第二节 职工、干部教育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
第七章 考试
第一节 科举考试
第二节 升学考试
第八章 教师
第一节 队伍
第二节 任免
第三节 培训
第四节 待遇
第九章 教育管理
第一节 教育行政
第二节 教育经费
第三节 校舍设备
卷二十七 体育
第一章 学校体育
第一节 课程、教学
第二节 比赛、成绩
第二章 群众体育
第一节 活动内容
第二节 组织设施
卷二十八 科技
第一章 科技组织
第一节 行政机构
第二节 科研单位
第二章 科技队伍
第一节 队伍状况
第二节 人才普查
第三节 职称评定
第三章 科技活动
第一节 科技普及
第二节 气象测报
第三节 地震观测
第四节 水文测报
第五节 沼气利用
第六节 省柴灶推广
第七节 标准计量
第八节 科技咨询
第四章 科技成果
第一节 工业
第二节 农业
第三节 林业、水保
第四节 水利、水电
第五节 畜牧、水产
第六节 医药、卫生
卷二十九 医药 卫生
第一章 预防
第一节 卫生防疫
第二节 疾病防治
第三节 妇幼保健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第二章 医疗
第一节 医疗单位
第二节 医疗队伍
第三节 医疗设备
第四节 医疗技术
第五节 医疗业务
第三章 医药
第一节 中药
第二节 西药
第三节 药政、药检
第四章 管理
第一节 卫生行政
第二节 卫生经费
第三节 医疗制度
第四节 体制改革
卷三十文物 胜迹
第一章 古代文物
第一节 古遗址
第二节 古墓葬
第三节 古建筑
第四节 馆藏文物
第五节 摩崖石刻
第二章 革命文物
第一节 旧址、旧居
第二节 文物、标语
第三节 纪念设施
第三章 名胜古迹
第一节 名胜
第二节 古迹
卷三十一 民俗 宗教
第一章 风俗习惯
第一节 生产习俗
第二节 生活习惯
第三节 喜庆婚丧礼仪
第四节 道德风尚
第五节 时令节日
第六节 迷信、禁忌、陋习
第二章 宗教
第一节 佛教
第二节 道教
第三节 天主教
第四节 基督教
卷三十二 方言 谚语
第一章 方言
第一节 语音
第二节 词汇
第三节 语法
第二章 谚语
第一节 农谚
第二节 俗谚
第三节 歇后语
卷三十三 艺文
一、散文选
二、诗歌选
三、对联选
四、书目
卷三十四 人物
一、人物传
二、人物表
三、英名录
附录
一、地方文献
二、历修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