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概况
1985 年
275 页
作者:
嵩县志编委会总编辑室编
第一编 地理 3
第一章 县名由来 3
第二章 位置面积 3
第三章 建置沿革 3
第四章 县境演变 5
第五章 政区变化 6
第六章 民族人口 7
第七章 地形 9
第八章 土壤分布 9
第九章 山脉河流 11
第一节 山脉 11
第二节 河流 11
第十章 气候 12
第十一章 自然灾害 12
第十二章 植被 13
第十三章 农、牧业 14
第十四章 矿藏 14
第十五章 土特产 14
第二编 经济 19
第十六章 农业 19
第一节 机构 19
第二节 体制变革及经营管理 19
第三节 农业技术推广、化学肥料应用 21
第四节 优良品种引进、推广 22
第五节 耕地面积、农作物分布及产量 23
第六节 农业机械 24
第七节 蚕业生产 25
第八节 园艺 25
第十七章 林业 30
第一节 机构 30
第二节 历史与现状 30
第三节 林场建设 31
第四节 主要树木种类及分布 33
第五节 飞播造林 33
第六节 林业生产责任制 35
第七节 义务植树 37
第八节 以法治林 37
第十八章 水利电力 40
第一节 机构 40
第二节 清代、民国时期的水利 40
第三节 建国后的水利建设 41
第四节 电网建设 45
第十九章 畜牧业 48
第一节 机构 48
第二节 草场资源 48
第三节 畜牧业的发展 50
第四节 畜禽品种改良 50
第五节 疫病防治 52
第六节 专业户、重点户 52
第二十章 工业 55
第一节 机构 55
第二节 建国前的手工业 55
第三节 主要厂、矿 56
第二十一章 二轻工业 59
第一节 机构 59
第二节 所属厂、公司 59
第二十二章 乡镇企业 61
第一节 机构 61
第二节 乡镇厂矿结构 61
第三节 主要厂矿和主要产品 62
第二十三章 交通 66
第一节 机构 66
第二节 建国前的道路 66
第三节 建国后的公路、桥、涵建设 67
第四节 主要公路修建 67
第五节 客、货车辆 69
第六节 道班 69
第二十四章 邮电 71
第一节 机构 71
第二节 邮电事业的发展 71
第二十五章 城乡建设 75
第一节 机构 75
第二节 县城建设 75
第三节 乡镇规划 76
第四节 环境保护 76
第二十六章 财政 77
第一节 机构 77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财政 77
第三节 建国后的财政 78
第四节 公债、国库券 79
第二十七章 税务 80
第一节 机构 80
第二节 税收制度 81
第三节 税收收入 82
第二十八章 金融 85
第一节 人行 85
第二节 农行 86
第三节 建行 87
第四节 保险公司 87
第五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88
第二十九章 粮食 95
第一节 机构 95
第二节 粮食工作 95
第三节 粮食管理 96
第四节 粮油加工 97
第三十章 商业 98
第一节 机构 98
第二节 建国前的商业 98
第三节 国营商业网点分布 99
第四节 经营管理 100
第五节 个体商贩 100
第三十一章 供销 102
第一节 机构 102
第二节 供销事业的发展 102
第三节 企业管理 103
第三十二章 外贸 105
第一节 机构 105
第二节 对外贸易状况 105
第三节 出口商品分布 107
第三十三章 物资 108
第一节 机构 108
第二节 物资供应 108
第三十四章 工商管理、物价 110
第一节 机构 110
第二节 市场管理 110
第三节 物价管理 111
第三十五章 多种经营 113
第一节 历史情况 113
第二节 机构 113
第三节 资源与生产 114
第三编 政治 119
第三十六章 中共嵩县委员会 119
第一节 机构 119
第二节 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120
第三节 历届党代会 123
第四节 中共嵩县县委正副书记更迭表 127
第五节 党校 130
第三十七章 人大常委会 132
第一节 机构 132
第二节 各届代表会 132
第三节 历届人代会 133
第三十八章 人民政府 136
第一节 机构 136
第二节 嵩县人民政府正副县长(革委正副主任)更迭表 138
第三十九章 人民政协 142
第四十章 人民武装 143
第一节 机构 143
第二节 地方人民武装 143
第三节 民兵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144
第四节 民兵训练 144
第五节 征兵 145
第六节 复员军人的安置、优抚 145
第四十一章 群团 147
第一节 工会 147
第二节 共青团 150
第三节 妇联会 154
第四节 科协 158
第四十二章 政法 160
第一节 公安 160
第二节 检察 163
第三节 法院 164
第四节 司法 166
第四十三章 统战 167
第一节 民族 167
第二节 宗教 167
第三节 侨务 168
第四编 文化 171
第四十四章 文化 171
第一节 机构 171
第二节 建国前的文化 171
第三节 建国后的文化单位 172
第四节 名胜古迹及革命烈士陵园 176
第四十五章 广播电视 183
第一节 机构 183
第二节 编播宣传 183
第三节 农村有线广播 184
第四节 电视事业 186
第四十六章 教育 187
第一节 清时期的教育 187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教育 189
第三节 建国后的教育 190
第四十七章 科技 195
第一节 机构 195
第二节 建国前的科技 195
第三节 重大科技改革项目 195
第四节 科技队伍 197
第五节 地震 198
第四十八章 卫生 200
第一节 机构 200
第二节 卫生事业的发展 200
第三节 嵩县人民医院 201
第四节 防疫站、妇幼保健站 201
第五节 卫生学校 202
第六节 药品检验所 202
第七节 肿瘤防治研究所 202
第八节 基层卫生组织 202
第九节 地方病防治 203
第十节 科研 203
第十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204
第四十九章 医药 206
第一节 机构 206
第二节 建国前的医药 206
第三节 建国后的药材开采利用 207
第四节 中药制药厂 208
第五十章 体育 211
第一节 机构 211
第二节 体育运动的发展 211
第三节 群众体育 213
第四节 冬季长跑 213
第五编 社会 217
第五十一章 精神文明建设 217
第五十二章 计划生育 219
第五十三章 知青安置 222
第五十四章 社会救济 223
第五十五章 移民 224
第五十六章 敬老育幼 226
第五十七章 食、衣、住、行、器用 227
第一节 饭食 227
第二节 衣着 227
第三节 居住 228
第四节 器用 228
第五节 行旅 229
第五十八章 时序节日 230
第五十九章 婚丧礼俗 231
第一节 婚嫁 231
第二节 丧葬 231
第三节 庆寿 232
第四节 交际常礼 232
第六十章 家庭 233
第一节 家庭结构演变 233
第二节 家规、家风 233
第六编 人物 237
第六十一章 历史人物 237
程颢 237
程颐 237
第六十二章 近、现代人物 239
万选才 239
李警堂 240
袁嗣经 241
阎振东 243
齐玉林 245
王安定 246
张孝仁 247
第六十三章 人物简介 248
刘雪尘 248
梁仰云 248
肖梦 249
李如成 250
柴同六 250
党秀荣 251
第七编 附录 255
第六十四章 嵩县的第一 255
第一节 经济类 255
第二节 政治类 257
第三节 文化教育类 258
第六十五章 县城解放纪实 260
第六十六章 伊鲁嵩县始末 262
第六十七章 民国时期党、团、政权机构 267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嵩县县党部 267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嵩县分团部 267
第三节 民国时期嵩县参议会 268
第四节 民国时期嵩县县政府的机构设置 269
第五节 民国时期县长更迭表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