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志
有书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5 年
248 页
刘宝明著
序言
1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1
第一章 古代民族概况
1
第一节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1
第二节 隋唐至元代以前
3
第三节 元、明、清时期
4
第二章 回族
10
第一节 族源与姓氏
10
一、元代回族始入寻甸
10
二、明代大批回回进入寻甸
11
三、清代至民国间杂姓回回剧增
13
四、姓氏特点
14
第二节 反抗封建压迫和为争取解放而斗争
14
一、灯霄起义
15
二、马戳事巧袭“楚军”
16
三、马天顺奋击刘岳昭
17
四、柯渡回民的斗争
18
五、青年踊跃参加红军
20
六、为争取解放而斗争
21
第三节 解放前的社会经济状况
22
一、农业
22
二、商业
23
三、阶级关系
24
第四节 解放后的社会变化
25
一、社会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
25
二、“左”的思想影响了经济发展
26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变化
26
第五节 物质文化
32
一、居住
32
二、饮食
34
三、服饰
36
第六节 社会文化
37
一、语言
37
二、婚姻家庭
38
三、节日
44
四、丧葬
46
五、宗教信仰与宗教组织
48
六、礼仪风尚
53
第七节 精神文化
53
一、民间文学
53
二、文艺
54
三、舞蹈
57
四、民歌
57
五、刺绣
58
第八节 人物
58
一、马荣
58
二、马上捷
59
三、马广
59
四、马金任
59
五、马为海
60
六、马国昌
60
第三章 彝族
62
第一节 族称、族源和支系
63
一、族称
63
二、族源
64
三、支系
66
第二节 社会历史状况
68
一、原始社会
68
二、奴隶社会
70
三、封建农奴制度与改土归流
76
四、解放前的社会经济状况
81
五、解放后的社会变化
86
第三节 物质文化
97
一、居住
97
二、饮食
98
三、服饰
100
第四节 社会文化
103
一、语言文字
103
二、婚姻家庭
106
三、节日
109
四、丧葬
114
五、宗教
120
第五节 精神文化
127
一、史学
127
二、文学
130
三、艺术
134
四、传统体育
136
第六节 医药知识
137
一、《喂药经》与彝医药学
137
二、民间医药知识
138
第七节 人物
138
第四章 苗族
139
第一节 族称与族源
139
一、族称
139
二、族源
140
第二节 社会历史状况
143
一、解放前的经济社会状况
143
二、解放后的社会变化
149
第三节 物质文化
153
一、居住
153
二、饮食
155
三、服饰
156
第四节 社会文化
157
一、语言文字
157
二、婚姻家庭
160
三、节日
166
四、丧葬
168
五、宗教信仰
169
第五节 精神文化
176
一、文学
176
二、音乐、舞蹈
181
三、工艺美术
183
四、体育活动
184
第六节 医药知识
185
第七节 人物
186
一、罗皓明
186
二、王正学
187
三、陆兴凤
187
第五章 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
189
第一节 汉族
189
一、族源
189
二、汉文化的兴起
193
三、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195
第二节 其他少数民族
197
第六章 民族工作
199
第一节 民族平等团结事业
199
一、建政生产,疏通关系
199
二、清除隔阂,共建家园
200
三、“左”的干扰,工作曲折
203
四、拨乱反正,狠抓落实
203
五、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206
第二节 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207
一、寻甸回族自治县的成立
207
二、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成立
208
第三节 培养民族干部
209
一、思想认识
209
二、途径和措施
210
三、成长情况
211
第四节 发展民族经济
215
一、土地改革
215
二、农业合作化实践
215
三、曲折和教训
217
四、调整和改革
219
五、特殊举措
220
六、民族补助费的使用
222
第五节 发展民族教育
225
一、解放前的民族教育情况
225
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发展民族教育的措施
227
三、民族教育发展情况
230
第六节 宗教工作
233
一、概况
233
二、机构
234
三、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
235
四、发挥宗教界爱国人士的作用
236
五、成立爱国宗教组织
238
一、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民族人口及分布情况一览表
240
二、《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节选)